①蔡威小時候與母親合影。
②走進蔡威事跡展陳館,迎面而來的是蔡威銅像(上圖),銅像的底座上鐫刻著徐向前元帥的題詞“無名英雄蔡威”。
東南網8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鄭雨桐/文 蔡威事跡展陳館 供圖)寧德市蕉城區前林路上,坐落著一座輝煌氣派的大宅,具有濃郁的清代建筑風格與閩東地方特色。這座大宅是我軍技偵工作的開創者和卓越領導者蔡威的祖居,也是蕉城區蔡威事跡展陳館。青磚黛瓦的古老建筑里,多少往事已隨風湮滅。然而蔡威這個名字,卻值得被永遠銘記。
屢建奇功
蔡威原名蔡澤鏛,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受黨組織的委派,回到寧德,開展黨的活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蔡威在福州被捕。因未暴露身份,被保釋出獄赴上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1年上半年,他在上海參加中共中央特科無線電訓練班。結業后,被派往鄂豫皖蘇區的河南新集,任鄂豫皖軍事委員會參謀部參謀,負責籌建紅軍的電臺。
隱蔽戰線有鐵的紀律: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家人自此失去與他的所有聯系。
“他原本可舒舒服服當個大少爺,卻踏上了九死一生的革命道路。被派往蘇區前,蔡威在上海曾遇到一名寧德老鄉,他只簡單說要去很遠的地方,只字未提要向家人轉達訊息,也因此讓家人苦苦尋找他半個世紀。這是何等的革命操守!”蕉城區政府副區長、蔡威研究會會長陳國秋說。
在蔡威和同志們的努力下,鄂豫皖蘇區的第一部紅色電臺誕生。電臺建立后,紅四方面軍憑借宋侃夫從上海黨中央帶來的密碼,先后同中央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溝通聯絡,從根本上改變了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遠離中央、孤軍苦戰的局面,并借助無線電通信與全國蘇區連成一片。
1933年1月,紅四方面軍電臺入駐四川省通江縣毛浴鎮。蔡威開始把主要的精力轉向偵聽敵軍電臺、破譯敵人密碼,他與同事一起完整破譯敵軍的第一部密碼“通密”。此后又一鼓作氣,先后破譯了四川各派軍閥的密碼,開辟了一條獲取敵人核心情報的重要途徑。
當年10月,以劉湘為首的敵軍對川陜根據地發動圍攻。反圍攻戰役中,我軍在攻打萬源守敵時,蔡威從截獲的敵電臺電報中,分析出守敵劉存原部隊糧食接濟不及,士兵沒有飯吃的消息。我軍以此為據開展前沿陣地政治攻勢,瓦解了敵軍。
1935年初,蔡威率電臺跟蹤在黔北堵截追擊中央紅軍的國民黨軍,破譯其密碼,將獲得的機密情報及時轉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幫助中央紅軍取得四渡赤水戰役的勝利,得到毛澤東的表彰。當年7月,在與中央紅軍會師后不久,他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第二局局長,負責情報偵察工作。
惡劣的戰爭環境以及長期忘我工作,嚴重損害了蔡威的健康。1936年8月,他患上胃病、腸炎,最后染上重傷寒病。直至生命垂危,他仍躺在擔架上破譯了馬步芳、魯大昌、朱紹良、蔣介石以及重慶行營的來往密電。9月22日,無情的病魔奪去了蔡威年輕的生命,年僅29歲。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01鼓樓區召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再部署再推進會
- 2017-08-01福清扎實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 2017-08-01建甌市委文明辦到迪口鎮店村精準扶貧慰問老游擊隊員
- 2017-08-01龍巖市體育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社區居民趣味運動會圓滿舉行
- 2017-08-01拒絕“剩宴” 鼓樓區“光盤行動”打造文明餐桌
- 2017-08-01連江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工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