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3日訊(通訊員 康藝勇)為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龍海市以“培育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加快組織實施“五古”行動計劃,即依托古街、古厝、古橋等歷史文化遺跡,拓展基層宣傳文化新陣地,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進一步推進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
漫步埭美古村河畔,幾葉扁舟,紅磚瓦、灰白墻、燕尾脊,一片保留完美且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的閩南古厝群,映入眼簾。在這里你能感受到,埭美古村正“活”起來。這正是“五古豐登”行動計劃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據了解,龍海市在保護“五古”遺址方面,積極落實生態建設“保護優先”理念,在整理保護古街、古厝、古寺廟、古樹、古橋下功夫。科學規劃、整治提升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埭美村,276座極具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建筑群得到保護修繕;投入1.5億元搶救修復包括“七個古碼頭、一條明代古街”在內的月港遺址;修復萬松關、鎮海衛、紫陽書院等一批遺址遺跡,收集整理石碑、石刻、石構件等歷史文物。
漳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陳忠杰介紹說,鄉村遺產中包含了大量的諸如懲惡揚善、尊老愛幼、知足常樂等倫理道德,而這些大多存在于古樹、古厝及農村祭祀活動中。例如東園埭美古村,整齊劃一的建筑群,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田園生活、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使我們滿足、平和、自持,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看得到、摸得到的載體。同時,村落中的一棟古厝、一座古橋,凝結著歷史和故事,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軟實力”。還有的就是,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鄉賢文化,一直備受推崇,潛移默化影響農民群眾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整理這些古代鄉賢文化,為培育新鄉賢文化提供了歷史依據,可吸引和凝聚各界“新鄉賢”回鄉反哺桑梓,支持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據了解,龍海市已有103處重點文物建筑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699棵古樹建立了古樹名木檔案。全市建成了月港歷史風貌區、埭美古村、江東古橋、田頭水鄉、卓港古渡等一批“五古豐登”示范點,其中埭美古村列入省級示范點。(龍海新聞中心)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03浦城縣組織召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推進會
- 2017-08-03經驗交流丨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十星照耀文明路
- 2017-08-03文明辦主任訪談丨闕慶安:整合志愿服務資源,推動農村志愿服務發展
- 2017-08-02晉安區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再推進再部署文明創建工作暨移風易俗工作
- 2017-08-02晉安區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再推進再部署文明創建工作暨移風易俗工作
- 2017-08-02洛江區開展文明創建現場督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