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黨校教授林怡:林則徐并非“剿夷派”
東南網9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海潮 文/供圖)虎門銷煙不久,僑居廣州十三行的畫家蘭官出于對林則徐的敬仰,創作了一幅十分逼真的油畫像,這也是林則徐的第一張肖像油畫。
蔣廷黻撰于1938年的《中國近代史》,在論及林則徐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時,說“林則徐實在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真的林則徐是慢慢的覺悟了的。他到了廣東以后,他就知道中國軍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買外國炮”,但“他怕清議的指摘”“總不肯公開提倡改革”,“他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他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斗。林文忠無疑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
因為蔣廷黻的聲望和影響力,他的這些論述深深影響了史學界的后學。近年來,網上出現一篇題為《林則徐禁煙運動新評》的文章,似乎專為破除“林則徐神話”而作,稱“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從一定程度來講,它維護了當時中國閉關鎖國的清朝統治者的利益,違背了當時世界發展的潮流,助長了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導致了貿易爭端的戰爭化,因而也存在著一定的消極意義”。
鑒于這樣的評價在今日之網絡世界流傳甚廣,省委黨校教授林怡覺得很有必要對林則徐的評價進行再認識,以免既誣古人,更誤后人。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