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音進校園公益講座現場
文明風11月7日訊(通訊員鄭洪)10月27日上午,鼓樓區洪山小學的多功能禮堂里傳來陣陣童謠鄉音,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福州方言八音市級非遺傳承人施文玲老師的授課,并有板有眼地跟著用福州方言學說童謠。這是由鼓樓區文化館主辦的福州方言八音進校園活動的縮影。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基礎,也是地方文化的的根脈,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一旦消亡,地方文化的根脈也跟著斷裂。福州方言承載著福州人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而隨著外來人口的涌入、社會的多元化、普通話的推廣,鄉音漸遠,福州方言呈現出“退場”姿態,青少年中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福州話越來越少,方言文化教育刻不容緩。
鼓樓區文化館邀請福州市非遺傳承人施文玲老師為洪山小學同學進行“福州方言八音”的講座。講座涉及福州方言八音的基本知識、歷史與現狀等。在活動中,施文玲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福州方言的歷史與現狀,與同學們進行關于福州方言知識互動,向參與互動的孩子贈送學習方言的工具書——《福州八音字典》。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開展方言八音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學習鄉音,學說家鄉話,同時也是對福州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更是讓青少年進一步了解本土優秀文化,有助于幫助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延續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