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文明交通“車讓人”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質,近日,西安市文明辦聯合市交警支隊、市直機關工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城投集團、市交通局等多部門建立并實施“車不讓人”交通違法行為“抄告”制度。(西安晚報)
斑馬線前禮讓既是文明素質體現,也是對公共規則的遵守。車與人相比較,人常處于弱勢,“車讓人”的文明強調尤為重要。況且,作為機關公務員和代表城市形象的出租車、公交車,工作和身份之特殊,也理當起好踐行文明和遵守公共規則的帶頭作用。西安市建立并實施的“車不讓人”交通違法行為“抄告”制度,用重拳治典的辦法立火線促文明,其意義不凡。
“車讓人”是美德,同時也是有效減少斑馬線事故的牛鼻子。據公安部交管局近期發布數據顯示,近3年全國共發生人行道交通事故1.4萬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90%就是由于機動車不避讓行人造成的。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斑馬線上的不文明現象和安全事故中,行人的因素也不可小視。且不說上面數據中有10%的比例是因“人”的因素而造成,就是過去常引人詬病的“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如今還時有發生。一些行人對公共規則的敬畏意識還不夠強,橫穿馬路、硬闖紅燈的現象依然存在。這既給開車之人帶來不少困擾,也讓斑馬線上的安全問題隱患重重。倘若“車讓人”而“人不讓車”,其斑馬線上的文明與安全又豈能得到保障?
斑馬線上不該有弱者,呵護斑馬線上的文明關鍵還在于實現車與人權責的平衡。首先是正當權益的保護,在保護人權的同時,也要保護開車人的權益。對因行人無視規則導致的斑馬線事故,也要出重拳懲治不文明之人,打消掉不文明行人的僥幸心理和“不敢碰我”的狂傲心態。其次是責任的明確。在公共規則面前,無論是車還是人,都應該無條件遵守,保持對規則的敬畏之心。對斑馬線上的不文明行為或事故,車之過罰車,人之過罰人,做到獎罰分明,只有建立起車與人共同對規則的遵守和敬畏,心中都有了“火線”,才能真正實現斑馬線上文明。
文明不能只是一廂情愿,禮讓尤需車與人雙方的互相尊重和理解,所以“車讓人”和“人讓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松。車與人權責平衡,才能實現斑馬線上人與車的和諧共生,成就斑馬線上的文明。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