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5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妤 通訊員 蘇呂唯 陳妙莉 陳曉霞)“我們的族親、朋友、同事那么多,都請了就是大操大辦,要是請了這個沒請那個,也左右為難。干脆,咱家婚宴不辦了。”
這是漳平市永福鎮主任科員李祖衛在兒子結婚之際,勸說兒子和準兒媳不辦婚禮的一番話。結婚當天,沒有豪華的婚禮現場,沒有婚禮司儀,只是雙方20多名家人簡單地一起吃了一餐飯。
這是漳平市一手抓歪風邪氣糾治、一手抓清風正氣樹立,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向深里抓、向實里做的一個縮影。
漳平當地民眾熱情好客,舉辦廟會、紅白喜事,講究闊氣上檔次,成為當地群眾的沉重負擔。漳平市紀委深入貫徹龍巖市委2號文件精神,以廟會、民俗等活動為切入點,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重拳打擊各類封建迷信、鋪張浪費和低俗活動,起到了很好的震懾效果。
靈地鄉紀委接到群眾反映易坪村黨支部書記在廟會公然參與“帶彩”牌九賭博的舉報,迅速作出反應,經查實后,第一時間對其作出免職處理,并移送當地派出所處理,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截至目前,漳平市共糾正不良習氣問題118個174人,其中黨政紀處分15人。
一手是對歪風邪氣的堅決打擊,還有一手要加強引導和勸導。漳平市針對廟會存在的一些低俗表演、打牌九等活動,明確廟會“什么活動可辦”“什么活動不可辦”,倡導文明節儉辦廟會、辦民俗活動,讓民俗活動回歸傳統、回歸本真。
拱橋鎮上界村每年都要舉辦“廟會”,迎神拜佛、邀請歌舞團表演,不僅勞民傷財,還滋生了低俗之風。今年,上界村以健康有趣的“荷花節”取代了原先低俗的“廟會”。該村黨支部書記許賜煥說:“我們村通過辦‘荷花節’,成了遠近聞名的賞荷勝地,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現在,參加封建迷信、賭博活動的人已經很少了。”
新橋鎮的“板凳龍”遠近聞名。過去,新橋鎮的西埔、云墩兩個村每年都要組織舞龍,每年花費近200萬元。今年,當地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清風正氣”活動,將兩條“龍”變成一條“龍”,由兩個村輪流舉辦。省下錢投入到獎學獎教、村道硬化等公益事業上。
美德善行需要引導。赤水鎮香寮村,因與鄭和一起“七下西洋”的王景弘而聞名海內外。村里辦了一個特殊的“功德銀行”,“銀行”設立“功德簿”,每家每戶設立一個功德賬號。銀行負責人每個月定期到村民家了解情況。村民如有優秀道德行為,經核實后兌換成特制的“功德幣”,并存入該戶的功德賬號。如有不良行為,將消耗一定的“功德幣”。每年年終進行匯總,“存款量”高者不僅張貼紅榜表揚,還可優先評選“五好家庭”“文明村民”;“存款量”低者或“負資產”者將受到村里集體福利減半等懲罰。見義勇為、拾金不昧、孝敬老人、助人為樂……“功德銀行”運行一年來,香寮村的民風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漳平市從制度規范入手,出臺《關于依托宗祠、廟會資源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各村將宗祠、廟會轉變為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新陣地。象湖楊美村將蘇家祖房改造成朱德率紅四軍出擊閩中紀念館,和平鎮和平村將陳家祖祠改造成家風家訓館。
漳平市出臺黨員干部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制度,嚴格規定婚嫁、白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一律不得操辦,要求科級以上干部向市紀委報備、其他黨員干部向本鄉鎮、本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報備。
如今,在漳平的鄉村大地上,民俗活動中的低俗成分已被剔除,紅白喜事上的攀比之風已經被有效剎住,向上向善的風氣正在向四周蕩漾開來。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7-10-31我們的節日·紀事本:【民俗節日】做大福文化節
- 2017-10-25開閩王民俗文化節 后天將在同安舉行
- 2017-10-20我們的節日·紀事本:【民俗節日】邵武河坊搶酒節
- 2017-08-30廈門海滄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民俗體驗活動
- 2017-08-22我們的節日·紀事本:【民俗節日】做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