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毛晨熙 文/圖)11月2日,福清市召開了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在此之前一周,福清市還舉行了“移風易俗進村居活動”啟動儀式。移風易俗成為福清各地處處躍動的熱烈音符,而通過移風易俗涵養公益文明新風尚,則成為其中最動人的旋律。
興公益之風 更有“面子”
今年重陽節,福清市鏡洋鎮波蘭村的老人們都收到了節日紅包,金額雖然不多,但老人們捧著紅包個個高興。
“節日紅包只是我們敬老愛老活動的一部分。”波蘭村老人會會長吳太盛說,“村里正計劃建設村級養老服務站,讓大家在這里安享晚年。”
發紅包、建養老服務站,都離不開村里愛心基金會的支持,而愛心基金會的成立正是波蘭村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的最大成果。
“以前婚喪嫁娶、生日壽辰等大操大辦,費錢又費心;通過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氣后,紅白喜事簡辦、生日壽辰少辦,省下錢來成立了愛心基金會,敬老愛老、獎教獎學、扶危助困,村莊文明水平更上一層樓。”吳太盛說,波蘭村已先后獲得“福州市文明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波蘭村的風氣轉變,在福清市農村地區很有代表性。福清是我省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民營經濟活躍,出國人員較多。過去,很多村民在外賺錢后,開始在婚喪嫁娶等方面相互攀比,大操大辦、大擺宴席,既增加了群眾負擔,又帶壞了民間風氣。福清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通過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并號召省下錢來捐給慈善事業,在全市興起了公益之風。
傍晚時分,走進新厝鎮江兜村愛心公園,微風拂面、風景怡人。“這座公園是移風易俗活動的一大成果。”江兜村黨總支書記王武林介紹說,大操大辦、攀比浪費的風氣,過去在江兜村也未能幸免,結果資金全花在“面子”上,村里的基礎設施卻長期落后,移風易俗活動開始后,村里的退休教師王先雕夫婦將兒女為他們準備的壽宴取消,省下3萬多元無私捐贈,啟動了愛心公園的建設。
在王先雕夫婦的帶動下,紅白喜事簡辦、省下錢做公益在江兜村已經蔚然成風。如今,江兜村依靠村民捐獻的資金,已經建成了大大小小8個公園,還設立了愛心基金,每年資助4名寒門學子。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