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福建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圍繞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的目標,創立了閩西首家“功德銀行”。“功德銀行”運行一年多來,存入好人好事60多件,鄰里鄉黨見賢思齊,古村民風更趨敦厚淳樸。(12月3日新華社)
宴席鋪張浪費,喪事大操大辦,賭毒禁而不絕,民俗活動變味,婚嫁“天價”彩禮,參加封建迷信。這些陋習不改,鄉村文明新風就難以豎起來。然而,要舉直揚善正風俗,不能靠老調子,也要創新方式方法,就如赤水鎮香寮村利用“功德銀行”改變鄉村的陳規陋習,這個做法不僅有效地改變了村中的一些壞習慣,也讓大家認清了鄉村文明必須要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才能更好舉直揚善。
何為“功德銀行”?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義務管理,全村45戶每戶都設有一個賬戶,管理人員負責收集、登記、核實、公布相關移風易俗的事跡,村民的移風易俗等優秀道德行為可兌換成“功德幣”存入,不良行為則將消耗一定的“功德幣”。未來“存款”多的村民可申請支取,作為要求村里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的憑證;“存款”少或“負資產”的則會受到一定懲罰。用這樣的辦法,不僅讓村里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封建迷信、攀比隨禮等現象有效得到遏制,群眾自發地認識到樹文明新風的重要性。
鄉村要舉直揚善正風俗,只有基層黨組織在引領上多找出村民喜歡的金點子,群眾就會跟在后面一起努力。不能小看這地方上的“功德銀行”,對于自己存的村民有用,其他鄉鎮也將此當成寶,比如赤水鎮的隔壁湖坑鎮,前期舉辦的三年一度的大型民俗活動“作大福”活動,過去一次“作大福”花費上百萬元,在宴請、燃放煙花爆竹、請表演隊上浪費較大。今年不一樣,有了“功德銀行”做榜樣,村民都很自覺不放煙花,親戚坐幾桌簡單吃個飯,婦女兒童還自愿組成表演隊為民俗助興,大家用省下來的60多萬元捐出來修建鄉村的道路和公共文化設施。對于這樣的集體移風易俗,大家都說少了鋪張浪費,讓民俗活動回歸了傳統!由此可見,創新機制,是才能推進移風易俗再上一個新臺階。
多點“功德銀行”,才能舉直揚善正風俗!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美麗鄉村、文明村鎮創建的有效途徑,是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們基層黨組織不斷努力的方向。要全面深入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真正除陋習、樹新風、倡文明,只有讓“功德銀行”全民開花,才能切實推進鄉村文明新風建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福州文明辦王關林)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12-06豐澤區委書記實地督查文明城區創建工作
- 2017-12-06豐澤區委書記實地督查文明城區創建工作
- 2017-12-06泉州市國資委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志愿服務活動
- 2017-12-06建陽召開文明城市總評迎檢部署暨城市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大會
- 2017-12-06建陽召開文明城市總評迎檢部署暨城市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大會
- 2017-12-06南安市召開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城市總評工作現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