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廈門旅游景區、公園、商圈、街邊等地的公廁,記者注意到,作為如廁必需品的廁紙,在廈門公廁內比較少見。(12月7日《海西晨報》)
對于城市公廁配紙為何難以推進,當前各地管理部門較為統一的共識就是市民使用起來“大手大腳”,部分市民對公廁紙“揩油”。于是乎,公廁配紙一事也就變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狀。
常言道“從公共廁所,看城市文明”,一個城市公共廁所硬件和軟環境折射出該城市文明水平高低。近年來各大城市對于公廁衛生環境是越來越重視,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五星級公廁,這些都是城市文明提升的表現,但如何讓市民出行更方便,讓市民遇三急而不犯愁?除了增加城市公廁建設、對既有公廁進行環境衛生整治外, 更重要的就是公廁配紙要跟上。
事實上,公廁紙被“揩油”并非公廁獨有的尷尬遭遇,諸如公園雕塑、社區健身器材、公共自行車、旅游景點等,都遇到過人為涂鴨、損壞的情況。但并沒有哪個景區、城市因為市民存在的種種不良行為而關閉公園、景區或者叫停公共服務項目。也正因為這種包容,我們生活的城市越來越干凈,景區越來越美,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和諧。
同樣,公廁配紙、洗手液,“廁所革命”開始與國際文明接軌是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不能因為可能存在的睱眥而頓足不前。畢竟人都有三急,市民出門逛街或閑散,再也無“后顧之憂”,另外,這些齊全的硬件配備有利于大家形成文明如廁習慣,敦促大家共同參與創建一個寬敞、潔凈、無異味文明公廁環境。
我國正處于文明上升階段,諸如極少數市民存有“順走”廁紙等行為,恰恰是這種階段性差異所造成的。這就需要時間的打磨,需要從法律完善、執法到位、民眾覺醒等方面發力,需要一點點來,要“步步為營”。
文明是由細節構成的,城市文明的體現不僅有著現代化的建筑和商業,更需要城市為居民提供細微的服務,讓每個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細膩、溫馨和舒適。
因此,有了“公廁是窺探一座城市面貌及文明程度的窗口”的共識,作為“國際花園城市”的廈門,面對市民存有的對公廁配紙的美好愿望,就不能再裹足不前,而應該借鑒他山之石實現城市公廁配紙;同時在市民素質修養的軟件方面發力,讓市民形成愛護公物、有社會公德心的良好氛圍,這樣“國際花園城市”文明才能真正與國際先進文明接軌,才能讓市民在“方便”處更方便。(泉州市委文明辦 謝曉剛)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12-11馬尾移風易俗刮起文明新風:紅白喜事“瘦”下來 公益事業“壯”起來
- 2017-12-08用鄉土文化厚培文明鄉風
- 2017-12-08“強制讓座”讓文明變了味
- 2017-12-08順昌鄭坊鎮積極開展創文明縣城宣傳活動
- 2017-12-08大田縣戮力同心全力推進山區縣文明創建常態化
- 2017-12-08大田縣戮力同心全力推進山區縣文明創建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