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月,陳嘉庚(右)與薩本棟(左)合影于長汀。
抗戰時期廈大內遷長汀辦學時條件簡易的閱覽室?!≠Y料圖
紀念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80周年大會在廈門大學舉辦。莊華 攝
東南網12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李靜)24日,“紀念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80周年大會”在廈門大學舉辦,時光忽而將人拉回到80年前那段全國硝煙彌漫,廈門大學舉校內遷閩西長汀辦學的特殊時期。
“廈門大學內遷辦學是一部愛國的歷史、創業的歷史、圖強的歷史?!奔o念大會上,廈門大學校長張榮如是說。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1937年7月1日,陳嘉庚無條件地把廈大交給國家,7月6日,清華大學物理機電學家薩本棟教授受命出任校長。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時,隨著部分國土相繼淪喪,神州大地陷入“無法安放一張書桌”的戰亂年代,包括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紛紛被迫內遷,經過認真考慮,廈門大學于是年12月24日開始遷往距離廈門800里外的福建山城——長汀,在抗戰中堅持辦學。廈大因此成為當時粵漢鐵路線以東唯一的國立大學,也是最逼近戰區的國立大學,撐起了中華民族高等教育的東南半壁。
與抗戰的中華民族患難與共,在長汀辦學的8年中,廈大充分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克服重重困難,始終弦歌不輟、堅持辦學,形成了“愛國、勤奮、樸實、活躍”的校風,把廈門大學辦成當時“國內最完備的大學之一”,被國際學者譽為“加爾各答以東最好的大學”,在艱難困苦中奠定了“南方之強”的堅實根基。
重溫光輝歷史,汲取奮進力量。廈大表示,內遷長汀辦學時期形成的艱苦辦學的自強精神,已經成為廈門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廈大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內在原因和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