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在上演,除了最早為人所知的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音樂劇也于國內扎根多年并不斷擴大著受眾人群。特別是在今年,音樂劇市場迎來了一個小高潮,上百部劇目輪番登陸劇院,部分劇目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火爆場景,這也是我國音樂劇市場正迎來它的“大好年華”。(12月12日 《北京晨報》)
音樂劇在世界藝術舞臺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不僅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集合演唱、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還擁有十分多元化的題材,從古代到現代、從神話到科幻,從喜劇到悲劇等無所不有。如今,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觀眾的文化水平和審美層次越來越高,音樂劇這種高雅藝術的國內擁躉也在不斷增加,相約看劇儼然成了人們娛樂選擇的新潮流。
音樂劇之所以能夠掀起熱潮,既得益于先天的藝術優勢,更離不開后天的精心編排。與已經占據市場主流的影視節目競爭,對音樂劇的品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引進劇目還是自創劇作,如果沒有過得硬的品質作為保障,就很難從現有的市場份額中分一塊蛋糕。去年,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劇《音樂之聲》首次推出中文演出,今年自5月起共計巡演40余個城市,上座率持續飆升,帶動了一波音樂劇熱,這就是靠非常突出的品質為支撐,讓更多觀眾接觸到了最優秀的音樂劇作品,從而激發起他們對音樂劇的興趣和關注。
音樂劇市場的火爆,吸引了很多社會資本制作和運營音樂劇,但由于國內市場的基礎和環境與國外不同,如果照搬照抄國外的模式并不符合國內實際,一些成功的音樂劇團隊已經在探討契合中國的音樂劇制作流程,打造適合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團隊組建和制作模板。使得音樂劇的制作和運營能夠實現標準化、工業化、產業化,這種主動創新的意識讓中國音樂劇市場迸發出更強勁的活力,不少具有濃郁中國味道、符合中國觀眾價值觀與審美視角的優秀劇目被推向市場,進一步點燃了觀眾觀劇的熱情。
雖然音樂劇演員在條件上日漸提高,但對比國外的演唱方式和演員素質還尚有一段距離。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內的音樂劇人才隊伍正在加速發展壯大,有意學習和參與音樂劇演出的年輕人不斷增多,音樂劇專業開始變得炙手可熱,更多演員在音樂劇表演中找到了人生和事業的價值所在,“做音樂劇演員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正在逐步成為演員的共識。相信,隨著更多專業人才的成長與加盟,中國的音樂劇藝術必然會迎來更加蓬勃發展的璀璨未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會得到更加多元化的有效滿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