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馮培在給大一新生講授“人生的理想與信念”課程時說:“大家可以算算自己的年齡,2035年的時候你們還都是30歲到40歲之間,正是年富力強之時;2050年的時候你們都還沒有退休,你們趕上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現現代化和實現偉大復興最為關鍵、最重大的時期。”馮培的話擲地有聲,在場的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12月12日 新華社)
如果說有哪個群體應該對黨的十九大、十九大報告,擁有一份特別的關注,筆者認為應該是年輕人,特別是在高等院校的“天之驕子”們。因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成果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每一位年輕人。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僅涉及未來五年的規劃,還有未來二十年的規劃,到時真正的砥柱中流,真正承擔起這個社會發展的重要角色的,正是今天剛步入社會就業、剛走進校門的95后、00后們。
讓年輕人聽得進去理論并不難。很多時候,向年輕人宣講理論會被認為是很難的事,覺得這些高大上的理論與年輕人似乎并不會有交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年輕人正處在學習知識的黃金時間,對于黨的十九大新鮮出爐的理論大餐豈有不愛之理。能不能聽得進去,關鍵就在于會不會講到心里。把道理講到青年人的心里,把希望講到青年人的夢里,當我們在宣傳的時候,心與青年的心連在一起,有了共同語言,不再照本宣科,青年人豈有不聽之理呢!
聽了還想聽才是常態。年輕人愛聽什么呢?故事。誰有故事呢?正是這些知識淵博的、發須皆白的老教授們,在青年的心目中,他們不僅是有知識的人,更是有故事的人。“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把理論宣講變成年輕人愛聽的成長故事,正是少了枯燥乏味,多了生動有趣,正是“文以載道”的功效。
“浸入式”宣講講到了青年的心里,講出了青年愛聽的故事,使黨的十九大精神,變成了學校學院的深入演習、青年學子之間的深刻理解、師生之間的口耳相傳,真正走到了青年學子的心里。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