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分店、西西弗書店開進來福士、PAGE ONE 24小時書店試運營……近些年,不只是在北京,一家又一家的書店開了起來,其中,很多店融合餐飲、文化沙龍等在內的“混合型業態”還頗為吸粉,這似乎與此前“書店寒冬”的說法并不一致。有人認為,這說明實體書店開始“回暖”。(中新網)
在如今的城市,呈現“混合型業態”的實體書店的確越來越多,人們可以一邊喝喝咖啡一邊看看書,頗有幾分慢生活的味道,因而有業內人士稱這樣的書店為跨界書店。至于跨界書店的出現是否一定就意味著實體書店的寒冬已經過去,市場開始回暖,目前還真的不好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跨界書店對實體書店的社會角色又重新進行了定位。
用傳統的眼光來看,書店就是圖書銷售的場所,實體書店融合多種元素大膽跨界,這種“混合型業態”容易給人不務正業的印象。可實際上,實體書店不僅是圖書發行的終端,它還是傳播書香的重要文化場所。除了銷售圖書以外,在社會生活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培養公眾的閱讀興趣,也是實體書店的一項重要功能。所以,銷售圖書并不是書店的唯一使命,傳播文化才是真正的責任,而這正是支持跨界書店應運而生的理由。
互聯網時代,網購變得十分方便,選好圖書、確定購買、完成付款,不日即可收到自己想要買到的圖書。而且,由于運營成本低,不少網絡書店的圖書價格十分便宜,再加上搜索又特別方便,讀者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書,這種便捷性對實體書店形成了不小的沖擊,也是導致實體書店紛紛轉型的原因。但是,跨界實體書店給讀者所帶來的舒適的閱讀體驗和互動性,往往是網絡書店無法實現的。
讀書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情懷。尤其是對于現代人來說,在這些跨界書店里很容易找到閱讀的儀式感和愉悅感,享受到的是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當下的一些跨界書店,營銷方式十分靈活,在保持多業態的同時,仍不忘守住文化根基,會經常性地通過開展讀書會、讀者沙龍、新書發布等活動凝聚人氣,傳播文化的種子。所以,跨界書店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地方政府下氣力扶持實體書店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跨界書店,賣書的收入只能占到總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他收入主要來自文創產品、餐飲等其他業態。也就是說,圖書作為一種商品,已經不再是跨界書店的主角。如此創新發展似乎讓人覺得,跨界書店已經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書店,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在這種創新的背后,堅守文化的初心并沒有改變,跨界書店讓文化在生活中流淌,而這正是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