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觀劇時,總有這樣的感受:一部賞心悅目的影視劇將要結束時,常常覺得“不過癮”。似乎“善解人意”的影視人捕捉到了觀眾遺憾的情緒,于是為滿足觀眾,今天的影視作品越來越長。古代女性商戰(zhàn)劇《那年花開月正圓》74集、創(chuàng)了網絡播放記錄的《楚喬傳》67集,最近熱播的《九州·海上牧云記》75集、青春愛情劇《極光之戀》59集,而即將開播的《如懿傳》更是多達90集...... 那么,影視劇越長就越好看嗎?
影視劇“以長為美”,這是對觀眾情緒反應的誤讀。觀眾覺得不過癮,并不是因為它太短,而是因為覺得作品太精彩,舍不得告別。猶如匆忙開過的曇花、稍縱即逝的流星,短則短矣,遺憾歸遺憾,人們卻不免慨嘆其驚艷過世界。當然,我們并不是在批判影視劇越來越長的趨勢,而是希望它能多些克制,因為克制也是一種美。
懂得克制、適可而止,才是影視創(chuàng)作的至高境界。作品長短皆是外在形式,關鍵看內容精彩與否,有沒有實實在在的干貨。《白夜追兇》只有32集、《黃大年》只有6集,但我們不嫌短;而《瑯琊榜》54集、94版《三國演義》長達84集,我們也不嫌長。皆因它們都懂得克制,不會功利化地無病呻吟。既讓觀眾理解到精髓,又能恰到好處地留白,給人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達到“繞梁三日、余音不絕”的效果。
影視創(chuàng)作當多些“克制之美”。劇集的長度當量體裁衣,給觀眾“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則瘦”之感;演員要懂得克制,不能“打戲靠吼、哭戲靠抖”,克制地打和哭,也別有一番意境;影視廣告別見縫插針,將作品分割得支離破碎,搶了作品的風頭,是創(chuàng)作者和投資方的雙輸......沒有約束,就沒有規(guī)矩,沒有克制,就沒有美感。
不急功近利,莫急于求成,影視創(chuàng)作還是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人們常說“上善若水”,那是因為克制欲望的水流,才是人類的福音,從而為世人所喜愛。影視創(chuàng)作亦是同理,恣意放縱、過度泛濫,都會對觀眾造成審美疲勞,甚至是傷害;反過來,唯有克制和收斂,創(chuàng)作者才會精益求精,才會善待作品和觀眾。
因此,克制當是影視劇的品格,也會成為綿綿不絕的力量。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