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12月26日在京發布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截至本次普查標準時間2015年8月31日,全國共有348個地方戲曲劇種。其中,分布區域在2個省區市以上(含)的劇種48個,分布區域僅限1個省區市的劇種300個。(12月26日 新華網)
地方戲曲是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的通稱,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楚劇、秦腔、瀘劇等。眾所周知,我國地方戲曲品種繁多,但失傳的也多。應該說,文化部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好地方戲曲文化。然而在當今社會,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保護地方戲曲傳統文化絕非易事,面臨著人才斷檔脫節、市場大幅萎縮等許多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因此,筆者認為,要想推動地方戲曲繁榮發展,必須打贏培養人才和搶占市場這“兩場硬仗”。
首先要打贏培養人才這場硬仗。振興和繁榮地方戲曲,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但是,當前所面臨的狀況是地方戲曲人才嚴重流失,后繼無人。沒有人,傳承地方戲曲根本無從談起。因此,要想推動地方戲曲文化繁榮發展,首先必須要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要制訂地方戲曲人才培養長遠規劃,采取有計劃的定向委培以及短期培訓等多種方式培養戲曲專業人才;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多關心地方戲曲專業人才,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決好工作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使他們能夠安心、專心、潛心從事繁榮振興地方戲曲劇種工作;要為地方戲曲人才搭建好舞臺,讓他們能夠有一個更好展示自我的平臺。
其次要打贏搶占市場這場硬仗。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的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地方的劇院紛紛關門倒閉,各種文化之間的市場競爭呈白熱化。現如今,可以說地方戲曲的市場占有份額少之又少,受眾群體更是逐年減少。沒有市場、沒有觀眾,又怎么能夠振興和繁榮地方戲曲?因此,推動地方戲曲繁榮發展,還要打贏搶占市場這場硬仗。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繁榮發展地方戲曲的政策支持和財力投入,通過推動公共文化均等化、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等方式贏得觀眾;要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有目的、有計劃地向文化市場投放各類地方戲曲節目,換一換觀眾的“胃口”,吸引更多的觀眾喜愛地方戲曲;要做好“互聯網+地方戲曲”文章,利用網絡的優勢積極傳播和大力推介地方戲曲,主動搶占文化市場份額,以培育觀眾的觀劇習慣。
地方戲曲作為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如再不著手進行搶救性保護,遺存下來的劇種將會越來越少。因此,摸清家底,努力打贏人才和市場兩場硬仗,才能夠搶占先機、贏得主動,為地方戲曲的繁榮發展趟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