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有效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推動我國網絡游戲健康有序發展,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文化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嚴格規范網絡游戲市場管理的意見》,部署對網絡游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
此次出臺的這份《意見》可謂要求嚴格,部署嚴密,操作性強,對規范網絡游戲市場管理,無疑將起到積極作用,對促進我國網絡游戲健康發展,必將起到深遠影響。具體而言,落實《意見》中的規定,還需要揮起“三板斧”。
第一斧,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網絡游戲的最大市場在青少年,不健康網絡游戲的最大受害對象也是青少年。因此,規范網絡游戲需要從末端發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和約束,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游戲的危害,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網絡游戲;另一方面,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約束,讓孩子自覺遠離不健康的網絡游戲。通過這種倒逼,對不健康網游進行反擊和遏制。
第二斧,應該加強對網絡游戲的市場監管。一方面,市場上的網絡游戲并非都是不健康的,這就需要對網游市場進行分類監管。對一些傳承傳統文化,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游戲,應該給予扶持式監管,確保其能生存、能健康運營。對于一些歪曲歷史、惡搞英雄,破壞文化純潔性,損害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利于傳播正確價值觀的網絡游戲,應該嚴厲查處,采取措施加以阻止。同時,應該加強對平臺的監管,對一些低俗營銷、誤導消費的游戲平臺應該進行追責。
第三斧,應該加強對游戲開發與運營企業的整治。不健康網絡游戲,歸根結底是個別游戲企業的“杰作”。因此,加強對網絡游戲企業的監督和管理是治本之舉,是源頭凈化的需要。要加強游戲開發項目的審查和審批,對游戲企業實施嚴格的運行管控,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游戲開發處于科學監管之下和規范運營之列。
不健康網絡游戲是文化毒瘤,是青少年的精神毒品,危害性極大。相關部門加強對網絡游戲的規范管理,是對文化健康發展負責,也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