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學老師在課堂上魔性朗誦《將進酒》的視頻這兩天迅速走紅。他就是淄博周村實驗中學的語文老師史大喜。這位學生眼中的“大喜哥”,在課堂上總是激情四射,他說:朗誦詩歌之前一定要“觸摸到詩人的靈魂”。(1月4日 《太原晚報》)
激情朗讀古詩詞,本來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但令語文老師史大喜想不到的是,由學生拍攝的這段短短的視頻,卻一下子讓他大紅大紫起來,點贊者無數(shù)。
按理說,激情朗讀課文本來應該是語文教師最起碼的本事,史老師本不該因此而成為網紅。不過,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極少有人像史老師這樣激情忘我,幾乎動用所有的表情來表現(xiàn)“詩人的靈魂”。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這樣的老師實在是太少了,這也是史老師迅速成為網紅的最主要原因。
語文教師不再激情朗讀課文,甚至將課堂變成死板無味、波瀾不驚的枯燥場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網絡朗讀平臺的發(fā)達、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發(fā)作,也有各種現(xiàn)實壓力的促成與逼迫。尤其是應試教育對于成績的過分關注,讓許多本來活躍的“激情課堂”“幽默課堂”消失了。畢竟,激情澎湃地朗讀課文、熱情高漲地營造“幽默課堂”,必然占用許多時間,在“時間就是成績”的語境之下,對老師們而言,這樣做是很不合算的。
在應試教育氛圍之下,很多老師已經摸準了提升成績的法寶,那就是直奔主題、一步到位,用最短的時間結束課程,然后劃重點、做試卷,該記憶的記憶,該背誦的背誦。因為這種教學方式迎合了應試教育的口味,提升成績也可能立竿見影。所以如今的校園,已經很少見到活躍的“幽默課堂”了,學生見到的是老師們焦慮的腳步、焦急的眼神以及滿教室亂飛的試卷。不僅語文課,其他各學科幾乎也是一樣。
當然,同學們都喜歡史老師這樣的令人“笑噴”的課堂,都不喜歡壓抑死板的課堂氣氛。不過,要讓老師們放開手腳營造“幽默課堂”,充分展現(xiàn)老師們的激情澎湃,除了擯棄職業(yè)倦怠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成績、分數(shù)方面放開捆綁教師手腳的“繩索”,解除老師們在應試教育面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