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24日訊(通訊員 倪握瑜)近年來,福清市高山鎮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文明村鎮創建等,著力提升自身“軟實力”,通過“軟硬兼施”、“內外兼修”,高山的城鄉建設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鄉風文明已經成為譜寫高山發展新篇章的強勁音符。
除陋習:黨員帶頭樹新風
高山鎮玉樓村有一片遠近聞名的“黨員林”。自2016年啟動新農村建設以來,玉樓村同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由黨員干部帶頭,用種植樹木代替嫁娶生子、喬遷升學等名目繁多的宴請活動,破除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的陳規陋習,踐行綠色環保、節儉養德的文明新風。在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下,村民們紛紛轉變觀念,加入“除陋習、樹新風”的行列。一年多的時間里,占地2畝的山坡上已經種滿了新樹,“黨員林”由此而來,村莊內房前屋后、道路兩側也因地制宜種樹增綠,為村莊增添了一道綠色風景。
目前,高山鎮24個村居都已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結合“中心戶紅色責任田”模式,充分發揮正向意見領袖群體、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老人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通過村規民約、榜樣示范等在潛移默化中轉變陳舊觀念,在點滴積累中深耕鄉村文明,讓“婚事新辦、喜事廉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原則逐漸深入人心,讓除陋習、樹新風成為鄉村新風尚。
記鄉愁:鄉賢文化聚合力
高山鎮西江村是有名的僑村,該村的“僑文化”長廊上詳細記載著僑胞林學善先生及其家族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的桑梓之情。由林學善夫婦及其侄林文增捐資2100萬元興建的西江小學,占地面積2.07萬平方米,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極大改善了西江村及其周邊的教育教學條件。近年來,西江村的僑賢鄉賢們更是積極投身家鄉建設,西江公園、海堤慢道、路面硬化、河道清淤等項目相繼完成,鄉村建設品質不斷提升。
作為福清市傳統的僑鄉重鎮、商貿旺鎮,高山鎮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凝聚鄉親鄉賢的智慧和力量支持家鄉建設。除西江村的“僑文化”長廊外,許多村都設立了“功名簿”、“善行榜”,作為弘揚優秀鄉賢文化的有力載體,凝聚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高山鎮還借助融商大會、福清商會交流會等契機,不斷完善鄉賢數據庫,結合干部走基層、“爭當鄉賢”等活動,建立健全鄉賢聯誼機制,在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攻堅行動等重點工作中發揮鄉賢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鄉賢文化的時代精神和引領作用,讓鄉愁蘊含的積極能量成為推動高山建設發展的強大助力。
展胸懷:兼容并蓄拓格局
一直以來,高山鎮以開放、包容、文明、奮進的姿態,吸引著周邊鄉鎮的商戶和企業落地高山,全鎮大小批發零售商店1200余家,從事商品經銷活動4000多人,商貿旺鎮的傳統優勢逐漸確立。近年來,海峽商品交易中心作為高山鎮的商貿中心和商業地標,具有完善的設施配套和優越的區位條件,高山、沙埔、東瀚等鎮的商貿服務企業紛紛入駐,成為龍高半島重要的商貿集中區。
招商引稅行動啟動后,高山鎮進一步挖掘海峽商品交易中心的商業價值和平臺優勢,通過“全員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做到“無孔不入找項目,無微不至做服務,無中生有得生成”, 打破地域局限,廣交天下朋友,不斷完善“一條龍”服務流程,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全方位服務。去年至今,26個樓宇經濟項目先后落戶海峽,新增稅收230萬元,海峽樓宇經濟集中區新形態已初具規模。
鄉風文明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城鄉發展建設的強大助力。高山鎮將以前王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為契機,持續深入地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讓文明鄉風吹遍高山、吹進群眾的心田,讓高山這一古鎮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福清文明辦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