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6日從首都地區文明辦主任會上獲悉,2018年北京市將通過專項行動及一系列文明引導,深入推進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和文明創建,深入開展“禮讓斑馬線”專項行動,將文明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融入社會熱點、難點問題。(1月18日 《北京日報》)
深入推進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和文明創建,這是北京市文明創建的一項主要內容。這種安排部署體現出城市文明創建的精細化和精準化,是一種負責的態度和健康的創建思維。
長期以來,個別地方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往往只注重主干道,忽略了對背街小巷的整治和建設,導致一些主干道環境優美、街道干凈、設施齊全,而在一些背街小巷、犄角旮旯卻存在著極大的反差,不僅缺少基礎設施,也缺乏環境整治,沒有環衛工人,甚至沒有人對道路進行維護,導致這些地方的道路坎坷不平,甚至污水橫流、垃圾成堆,嚴重影響著居民生活,也損害著城市文明形象。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個別地方在文明創建中存在著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思想,也是面子心理在作祟,認為一美可以遮百丑。這無疑是對文明城市的狹義片面理解,也是一種不健康的思維和理念,不管是主干道還是背街小巷,都是文明創建的范圍。某種程度而言,背街小巷更能體現出文明創建的用心,也更能展現出創建成果。
北京下大氣力整治背街小巷就是一種精細化的創建行為,也是務實為民的體現。背街小巷是城市的一部分,文明創建自然不能忽視這些地方,應該拿出整治主干道的力度和魄力去整治背街小巷。一方面,要有攻堅克難意識,背街小巷很多問題由來已久,可以說是文明創建的“硬骨頭”,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具備“釘釘子”的精神,敢于碰硬、敢于較真,找準目標、精準發力,完善背街小巷的基礎設施,包括路燈、垃圾箱、道路維護和環衛人員的配備等,有條件的還應該建設一些小型游園和廣場,進行綠化、美化和亮化,滿足居民休閑需要,使背街小巷和主干道環境相得益彰、同步推進。
另一方面,背街小巷不文明行為容易反彈。因此,在對背街小巷整治的同時,應該思考建立長效機制。比如,在背街小巷設置文明引導員,主要負責對轄區不文明行為的監督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改正,通過教育引導和適當懲罰,來維護背街小巷的環境質量。
文明創建事關城市文明,事關市民幸福感。因此,在文明創建中,應該將主干道和背街小巷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堅持抓大不放小,從小處著手、從細節入手,從背街小巷做起,注重點面結合、注重表里如一、注重持之以恒、注重精準治理。只有這樣,才會創出名符其實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