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讓大家記住一組背影——這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由愛國軍民自發(fā)組成的義勇軍的背影……”近日,福建師范大學人文樓里,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兩張背影圖中展開。一組不可磨滅的背影,引出一段14年抗戰(zhàn)的歷史。講臺上主講的安婷婷,是福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大四學生,臺下坐滿了認真聽講的學弟學妹們。(1月15日《人民日報》)
以往,大學思政課給人的印象一般就是內(nèi)容深奧枯燥、教師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授課使得思政課抬頭率、參與率低,自然也就難以入腦入心。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程度的提升,各地高校紛紛創(chuàng)新思政課內(nèi)容和授課方式,思政課日漸活起來,也日益受到學生的喜歡。大學生走上思政課講臺,也是國內(nèi)許多高校創(chuàng)新的授課形式之一,好處多多。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講課”,這種角色的變換不僅讓講課學生有講好課的責任感,也有走上講臺的榮譽感。在責任和榮譽的驅使下,學生就會認真準備講課內(nèi)容,精心準備課件和授課形式。其實,準備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在準備和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思政課教學及對青年學生成長重要性的認識,深刻感受思政課的魅力,有利于自己今后思政課的學習。
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提升學習效果。思政課的授課主體應是思政課教師,大學生走上講臺,單就這一授課形式創(chuàng)新就給學生帶來不小的吸引力。聽同齡人講思政課,對學生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同時,在講課過程中可以結合思政課主題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學習心得,以及學習思政課帶來的益處。這樣親和的方式更有說服力,也容易入腦入心。
有利于讓思政課教師學到新的授課方式,提升授課能力。青年學生的思想靈活、創(chuàng)新意識強、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更懂得同齡人的所思所想和對知識的接受習慣,會采用大學生喜愛的符合時代特征的講授方式和方法。而這些正是一些思政課教師所不具備的,或者說難以了解到的。教師可以在聽學生講課的過程中,學會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提高上好新時代思政課的能力。
思政課說到底對象是青年學生,讓優(yōu)秀的學生走上講臺,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活力,有助于促進青年學生的共同進步。類似創(chuàng)新,各地高校不妨多做一些積極嘗試,將大學思政課講活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