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燃放營造美好生活 過個環保年
在廣大農村,村民們購買的年貨中,煙花爆竹必定占據很大一筆開支:“誰家的鞭炮炸得越多越響亮,就說明這家人緣好,有面子。”
“美麗了瞬間卻污染了環境,熱鬧了節日卻擾亂了心情。”連日來,記者走訪獲悉,廣大市民對春節期間肆意燃放煙花爆竹行為頗有微詞。而近年來,這一陋習也開始悄然發生改變。
離過年還有幾天的時間,長汀縣南山鎮橋下村村民謝柳峰把鞭炮買好了,這次鞭炮錢400元不到,比去年至少省去了700元。“每年春節,只要親朋好友到我家,都要放上一掛鞭炮,去親戚家也一樣,今年我準備從減少鞭炮做起,減少鋪張浪費,文明節儉過年。”謝柳峰說,村里從2017年5月重新修改了村規民約,約定“十要十不要”,其中“推行婚喪喜事改革,鼓勵婚嫁免彩禮,提倡文明節約,形成厚養薄葬的新風尚”也寫進了村規民約中。
南山鎮每年春節期間要“迎公太”民俗活動,活動期間村里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每家每戶“接公太”之時,都要放長長的鞭炮,以示一年將紅紅火火,出現“誰家鞭炮更多更響亮”的攀比之風。為了減少鋪張浪費,立行環保,2017年“迎公太”活動中,該鎮部分村在活動中用電子鞭炮替代傳統鞭炮,讓不少村民拍手稱贊。
“過去,迎公太活動,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迎接,每家鞭炮錢平均要花去3000到5000元,甚至上萬元的都有,現在改革用電子鞭炮,減少浪費,活動那天依然熱鬧。”南山鎮宣傳委員戴琴燕說。隨著時代發展,任性、過度燃放煙花爆竹已然變成一種陋習。當前,許多地方致力倡導移風易俗、安全環保、文明節儉,鼓勵人們使用電子鞭炮、禮花筒等替代品。
去年以來,《龍巖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武平縣人民政府關于武平縣禁止經營燃放的煙花爆竹品種和中心城區限放范圍的通告》等相繼出臺實施,直擊煙花爆竹燃放陋習、規范燃放行為,通過嚴格檢查執法、強化監督執紀、多渠道宣傳營造煙花爆竹限放安全管理的濃厚氛圍。
“要讓文明燃放鞭炮成為共識,就應在充分尊重文化認同與歷史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探索民俗活動新形式、賦予民俗活動新內容。”龍巖市相關民俗專家建議,呼吁更多市民用音樂、鮮花等替代傳統煙花爆竹,以增強城市活力、消解城市戾氣,營造文明、綠色、和諧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