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制團圓飯現場
宴席簡辦AA制,上門拜年不送禮,老幼齊聚傳家風……春節期間,一縷縷倡導節儉環保、傳承優秀文化的和煦新風,吹進閩西千家萬戶,成為各地文明過節的新風尚。
敘鄉情:66桌“團圓飯”AA制
2月14日晚,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群眾自發組織了一場特殊的“團圓飯”。700多名鄰里鄉親每人自掏腰包50元,在村里擺起了66桌“團圓宴”,共享當地的農家土菜,共敘鄉情,少了大操大辦,多了文明新風。
據了解,培斜村很多年輕人在城里或在外地創業就業,平時鄰里間很少來往。今年春節前,有村民建議可以利用過年的機會大家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敘敘鄰里之間的感情,這一建議立即得到大家的響應,不到幾天時間,報名人數達到700多人。在“團圓飯”現場,村民自娛自樂,表演文藝節目來助興,文化味十足。沒有專業的主持人,沒有請專業的舞蹈演員。許多村民聽說大家要聚到一起過年,還臨時準備了文藝節目,有的特意換上表演服裝現場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大家在歡快的氣氛中互相問聲“過年好”。
“辦得非常有特色,沒有一年有這么開心過。平時大家可能在自己的家庭里面,自己小家一桌兩桌的開心,今天是全村人的開心,我覺得這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一刻?!迸嘈贝宕迕袢A常明介紹說。
培斜村黨支部書記華錦先非常感慨:“村民自發地以AA制的形式,村里不花一分錢,讓整個村更和諧更團結,成為村里移風易俗的開端。大家少了一些人情往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村里也利用這次“團圓飯”,收集民情民意,共商發展大計。
樹新風:健康拜年不送禮
“拜年嘍!”正月初二一大早,龍巖市民盧宜澤來到表弟簡衍旺家拜年,他說:“今年我提倡拜年不送禮品,幾兄弟姐妹在一起聊聊天,吃頓飯,對比往年輕松多了?!薄拔彝狻焙喲芡鷺泛呛堑卣f。
盧宜澤說,家里兄弟姊妹多,直系親戚就有三四家。每年正月你來我往,相互送禮,一箱又一箱,買的很多東西都放壞了,很是浪費。除夕當晚,他便在親友微信群倡議:“過年期間,歡迎哥姐、弟妹、侄男侄女……到我家里相聚,聊天;但記住來時不送禮?!背h一發出,親友微信群里一片贊同聲。
正月初二這天,盧宜澤邀約幾個弟兄姊妹,未帶任何禮物,從永定培豐鎮到中心城區相聚簡衍旺家,拉家常,話未來,其樂融融。
同樣不送禮拜年的還有市民劉德龍一家?!斑^去拜年送禮,花錢不少不說,還浪費,也會攀比,礙于情面只能硬著頭皮送。現在日子都好過了,都不缺什么,所以我們今年過年家人說好,大家相互拜年心意到就行了,不用送禮?!?/span>
如今,拜年不送禮已經漸漸成為一種時尚,“健康拜年”也漸漸成為一種潮流,許多市民認為這種方式特別省心,又繼承中國的傳統習俗,還保持了濃濃的年味、人情味。
重傳承:家訓故事潤心田
“好的家風就是由好的家訓開始的,今年我們就來講一下洪坑林姓家訓中的兩點,重孝道和勤讀書?!?月20日,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的林一貫在永定客家家訓館內與村里的孩子們分享客家先祖勵志故事。
今年75歲的林一貫曾是湖坑鎮洪坑村洪川小學的校長,有40多年的教齡,老人把家風家規看得尤為重要,兩兒三女都是大學畢業,如今個個事業有成。退休后,老人閑著無聊,每逢佳節定為村里的孩子們講授家規。
“祖追宗、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孝悌仁愛、禮義廉恥……我在這家訓教育下長大,也是按這家訓做人做事,并嚴格教育子女和學生的?!绷忠回瀸τ浾哒f,“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客家精神不能丟,要一輩輩傳下去。”
“勤讀書和重孝道是我爺爺在我小的時候就教我的。我家的家訓就是尊重長輩、禮貌待人、以誠待人,還有做個勤勞的人。”在洪川小學讀五年級的林冠燁說。“爸爸媽媽從小就會給我講授家訓,今年林校長講的故事,我也有聽過,今天聽得更加完整,印象更加深刻了。”在一旁的同班同學林曉婷激動地說。(龍巖文明網綜合閩西日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