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社區文化中心(圖片來源于福州日報)
在福州市倉山區金河社區居民小劉的心中,一直有個情結:希望再見失散多年的外婆一面。可是身患重癥肌無力的他不能外出,日積月累的孤獨更令他走向自閉和抑郁。幸運的是,社區文化中心的心理輔導志愿者打開了小劉的心房。
小劉尋親的故事發生在四年前。“他一個人生活,行動不便,我們就安排了志愿者上門解決生活困難,同時也關注他的心理健康。”金河社區書記陳廣明告訴記者,在志愿者多次上門心理輔導后,小劉終于吐露了心里深埋多年的愿望。社區工作人員和青年志愿者立即行動,前往閩侯縣沙堤村,從他有記憶的地方慢慢摸索。一次、兩次、三次、四次……在只知道外婆和舅舅名字的情況下挨家挨戶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外婆。“我們確認后才把小劉帶過去,他們相認的時候我就在場,非常動容,很多人都哭了。”
小劉愿望達成后,社區一直堅持照顧他。志愿者定期上門打掃、做家務,隔一段時間還帶著他外出感受大自然。“每周上門兩次,他也感受到我們是真心幫助他,而且通過心理輔導,心理的變化也很大。”陳廣明說。
小劉的故事僅是金河社區文化中心幫扶案例的其中之一。陳廣明告訴記者,金河社區有一個特點,弱勢群體非常多。社區的廉租房有444戶,困難邊緣戶有133戶,50戶享受低保。“對他們進行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特意在文化中心設置了心理咨詢室。”來自福建師范大學的專業老師每周五上午八點半到十點半在文化中心坐診,居民可以提前預約。“在我們社區,心理咨詢室的使用頻率還挺高的。”
免費義務維修電腦,送文藝下鄉,扶貧助困......金河社區文化中心的暖心之舉不勝枚舉。當然,作為一個文化中心,基本職能還是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文化中心一層,記者發現了一間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室。陳廣明介紹,閱覽室是與福州市倉山區圖書館共建的,現有圖書7000多冊,門類繁多。記者注意到,閱覽室內專門開辟了一塊“紅色陣地”,收藏了不少描繪革命年代風云故事的電影連環畫,有《林海雪原》《董存瑞》《英雄虎膽》等。“這是我們去年結合紅色元素特別設立的窗口,目的是希望讓更多的青年人更加直觀地感受革命者是如何艱難地創造新中國的,永遠銘記這段歷史,這種精神。”
在文化中心的三層,還專門設置了跑步機等健身器材。18日,年近半百的居民丁云菊又來到這里健身。她告訴記者,自從文化中心設立以來,自己的生活豐富了很多。“常常做完家務我就下樓來看書健身,消遣一下。感覺鍛煉后身體都輕松了,煩惱也少了。”
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金河社區綜合文化中心共有3層,總面積約700平方米,設有圖書閱覽室、電腦信息室、心理咨詢室、多功能室、健身活動室等活動室及室外文化活動廣場,空間和資源向居民免費開放。(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