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半個世紀的丈夫
說起許包野,可以從一段故事講起。
上世紀80年代,一位名叫葉雁蘋的八旬老人,給廣東省澄海縣黨史辦寫信,說要尋找自己失蹤了50多年的丈夫許包野。那時,許包野才真正進入后人的視野。1917年,葉雁蘋和許包野結婚,當時許包野17歲,三年后,許包野赴歐留學。而夫妻倆再次相見時,已是11年后的1931年。然而,許包野歸國后,在家只住了十天,便匆匆趕到廈門,自此之后,便音訊全無。
收到老人的求助,澄??h黨史部門便開始搜集許包野的檔案,于1985年基本查清了許包野不為人知的革命履歷,最后得知許包野在1935年2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最終以堅韌氣節寧死不出賣黨,為革命獻身。
得知許包野的經歷后不久,葉雁蘋老人帶著對命運的感嘆和對丈夫的理解去世了。去世前,老人捐獻出許包野的一些遺物。
對于這件事,近日,記者聯系了《許包野傳》的作者、南京市檔案局史料開發處王偉老師,他給予了證實。
在廈開展轟轟烈烈革命運動
從1931年回國到1935年英勇就義,在這4年間,許包野兩年的革命經歷是在廈門。
從1932年10月擔任廈門中心市委書記起,許包野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他組織失業工人開展廈門工人運動;支援農村革命斗爭,組織發起各種農民協會;在他的領導下,廈門中心市委所屬10多個縣革命蓬勃發展,黨員發展近千人。
革命的發展,引起了敵人的恐慌。敵人開始加緊對中共地下組織的搜捕,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有人喪失了氣節,叛變了。而面對叛徒的狡詐,許包野運用智慧,成功地保衛了黨組織的安全。
1934年5月的一天,原福州中心市委宣傳部長周劍津來到廈門說要找組織關系,要求見許包野。當時,許包野已經得知福州黨組織遭到破壞,對周劍津的到來十分警惕。于是,他決定不和周劍津接頭,而是囑咐與周劍津接觸的同志,讓周劍津將福州的情形及其來廈的原因、任務寫書面報告。后來,周劍津見誘捕不到許包野便露出了叛徒真容。由于許包野的機智,廈門中心市委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