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一張感動無數長治人的照片經朋友圈傳播后,引得新華網、央視客戶端、中新網等各大網站瘋狂轉載,一時間,刷爆網絡,感動了全國網民。照片中,一名男子背著老母親在長治市八一廣場觀看元宵展演。記者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這名男子是長治市人民醫院中醫科55歲的醫生程英銳。(3月5日 《山西晚報》)
談起背母親的照片被轉載一事,程英銳說:“我也不知道是誰給抓拍了這張照片,其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換作大家也都能做到。”程英銳每年都帶著母親去觀花燈,以前也背過母親,“小時候媽媽拉著咱的手,如今就該背著老母親”。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子女孝敬父母自然是天經地義的事。“背母觀花燈”確實只是盡了一個兒子應盡的責任和孝心。
孝老敬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我們不缺少“背母觀花燈”之類的感動,但又不得不承認,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增大,許多人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由于太重個人設計,其孝心或被深藏或被擠壓,以至于“常回家看看”都成了一種奢侈品。也許,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父母不缺什么,殊不知,他們缺少的往往是精神上的慰藉。不少人似乎忘了,小時候父母也曾背著我們看熱鬧,為了看得更清楚,甚至還騎在他們的肩頭上。如今,我們長大了,有力氣了,是否也有過“背母觀花燈”的心思和行動?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測算:假如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去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父母在一起?正因如此,“背母觀花燈”引發了人們強烈的共鳴,擊中了人們最柔軟的那一處。
孝敬父母,感動不如行動。“背母觀花燈”可謂是一堂生動的孝行課。花開花落有時節,人死人生無常態。無論我們是貧是富、是卑是尊、是近是遠,都應珍惜當下,將感恩之心化為感恩之行。正如程英銳所說,“背母觀花燈”也為孩子樹立了好榜樣,傳承了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