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習
閩北是理學故里,當地百姓普遍重孝義,認為厚葬是寄托情感的最好方式。近年來,厚葬舊俗卻不知不覺變了味。用當地人的話:“似乎誰家送葬的人越多,放的鞭炮越響,擺的白宴越闊,就越能代表子女的孝心。”
老百姓陷入斗富比“孝”的怪圈,“死不起人”“負債辦喪”“因喪返貧”等現象時有發生。楊蘭英是松源街道東門社區一名下崗工人。2016年初,她的公公去世了,一家人原本商量著簡辦,卻禁不住親戚你一言我一語:“老人操勞了大半輩子,你們連這點錢都舍不得花?”“別人都辦了,你們怎敢不辦?”生活拮據的楊蘭英,只好東拼西湊借了5萬元,為老人辦了一場“風光”的白事。
被不良習俗所困擾的,又豈止治喪人家!危忠付是松溪當地一名環衛工人,他最糟心的事,就是工作日撞上送葬隊:“一路的紙錢、爆竹屑,非常難掃。”危忠付總是尾隨在隊伍后面打掃冥品廢物,糟心,卻又不敢制止。
浮夸的殯葬風還帶來鋪張宴請、紅包送禮等問題。個別黨員領導干部還因超規格辦理紅白喜事宴請受到黨紀處分。“黨員干部參與這些‘俗禮’,一不小心就可能違反八項規定精神,背處分不說,還進一步帶壞了社會風氣。”松溪縣紀委常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黃衛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