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價值觀引領作用,樹立城鄉文明新風尚
堅持把“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總要求貫穿創建全過程,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培育文明新風。一是弘揚“龍江精神”。上世紀60年代產生的“丟卒保車、顧全大局、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龍江精神”,是龍海不可多得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依托九龍江生態底本和歷史文脈,新建“龍江生態文化園”,既滿足了群眾休閑娛樂和文化活動的需求,又成為開展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基地。二是激活“月港文化”。抓住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機遇,搶救和修繕了包括“七個古碼頭、一條明代古街”在內的月港歷史風貌區,建設月港海絲文化博物館,舉辦月港海絲文化論壇,搜集和再現龍海的文明史、航海史、開放史。“月港文化”固有的“和諧包容、開放進取”的精神追求,成為龍海人民提振信心、創業爭先的精神財富。三是唱響“百年薌劇”。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薌劇的主要發祥地和人才搖籃,我們注重傳承薌劇這個“生活的藝術、民間的文化”,在市區龍頭文化園“農民戲館”舉辦薌劇“百團匯演”,每周一場免費公演,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創城之歌”和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新編曲段,通過民間藝人、薌劇票友廣泛傳唱城鄉。四是傳承“家風家訓”。挖掘“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的“埭美家風”和“助人救人、無私奉獻”的“流渡信俗”等民間文化,建設家風堂、鄉愁館、歸田居、篤行館等,傳播治家格言,傳遞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價值導向。深入開展“大搞鬧熱、大辦廟會、大建廟宇”專項治理活動,持續推動移風易俗,“不比闊氣比公益、不比陣容比村容”的文明新風不斷形成,節省資金上百萬元用于公益事業。
四、堅持惠民生創建導向,推動民生福祉新提升
在創建實踐中,我們堅持創建為民,從群眾身邊事做起,從民生實事辦起,三年來,全市6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有38件屬于創城項目。一批學校先后投入使用,石碼中心小學、華僑幼兒園新校區即將投入使用,順利通過教育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龍海一中入圍省級示范性高中建設名單。市第一醫院升級為三級綜合性醫院,完成市中醫院搬遷改造、市婦幼保健院整合擴容,新建市疾控中心大樓,一批達標鄉鎮衛生院和標準化基層衛生所順利建成,社會福利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82萬平方米,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水平明顯提高。改造市區內河,建設濱水健身綠道,新建多個公園和綠化帶,城市綠地總面積達933.8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6平方米,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群眾普遍感到,市區變亮變美了,空氣變好了,內河變清澈了,市場變干凈了,散步健身、休閑娛樂、看戲跳廣場舞,選擇更多了,空間更寬敞了,生活更舒適了,城市更文明了。實踐證明,創城是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贏得了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
下一步,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再鼓勁、再出發、再強化,不斷開創文明創建新局面,為推進龍海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