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廈門市民參加《最美垃分人》音樂短片群演
《最美垃分人》拍攝現場
督導員做社區推廣活動
督導員戴金花在維護垃圾分類桶
最懂垃分團隊,打造公益“神曲”
夜深人靜,一個小伙子隨手扔下易拉罐,沒想到引來威風凜凜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大姐……一個關于垃圾分類的音樂短片《最美垃分人》就此拉開序幕。保潔阿姨、物業大哥、居民、社區工作人員、學生等輪番出場,用動感的舞蹈、詼諧的情景宣傳垃圾分類,倡導環保理念。街舞、廣場舞、閩南話、童聲說唱……多元又有趣的元素,讓這部MV在網絡上短短幾天就收獲120萬點擊量。
“我們每天都產生垃圾,可是有沒有分類投放呢”“別讓垃圾把城圍”“別讓環境受苦受罪”“我是垃分人,分類我最美”“垃圾要分類,分類你最美”……原創公益歌曲《最美垃分人》的視頻創作者,是廈門一幫年輕的環保人。主創者之一——好貓生態文明推廣中心負責人張水龍,1989年生人,年紀輕輕卻堪稱“環保老人”,目前專注于社區垃圾分類導入工作。
“廈門推行垃圾分類已一年多,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需要有所突破。我們幾個小伙伴,決定從改變宣傳形式入手,找到更有新意、更適合新媒體傳播的方法。”張水龍說,制作一首瑯瑯上口的“神曲”,就是想把“垃分人(垃圾分類工作者)”變得拉風、流行起來。
《最美垃分人》作詞人王明瀚參加過多個環保題材創作。為了解垃圾分類工作最真實的一面,他跟隨“好貓”深入到各小區,和40多個垃圾分類督導員、居民一次又一次交流,深受觸動。“深入了解后,才知道這項工作有多不容易!”他說,為了傳遞最真實的感受,他反復修改了3個月,打磨出瑯瑯上口、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歌詞。
《最美垃分人》導演胡芷魁是個“95后”,被小伙伴戲稱為“導演中最懂垃圾分類的,垃分人中最會導演的”。
“大學畢業后,本想開個視覺工作室,卻意外進了‘好貓’,變成了環保從業者。”胡芷魁說,一年多來,他負責廈門梧村街道3個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培訓、管理,以及物業、社區的協調動員等。
他想把工作中的感受拍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垃分人的辛酸苦辣。“垃圾分類宣傳需要新亮點,我們想用新的形式、新的內容給人新的記憶點。”
令他們感動的是,這項創意得到了很多支持。場地提供者、演員都愿意免費,不僅志愿者、督導員、保潔員本色出演,還有廣場舞愛好者、學生等,共有百名熱心市民參加群演。
《最美垃分人》MV于今年6月5日面市后,除了網絡傳播,廈門的電視臺、地鐵、公交車上都反復播放,讓廈門市民耳熟能詳。
張水龍說,真希望歌詞里那句“垃圾要分類,分類你最美”,能唱進市民的心里,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