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垃圾分類,改變從我做起
“創作前,本只想寫垃圾分類督導員這個群體,但最后寫歌詞、拍MV時卻改變了方向。”王明瀚在深入小區了解后,發現居民、社區工作者、物業人員……每個人都是推廣垃圾分類必不可少的一分子,都需要鼓勵,于是把每個人要承擔的任務、意義都寫進了歌詞。
“《最美垃分人》不僅宣傳推廣垃圾分類,還融入我們工作中的經驗和思考,成為一個有指導性的作品。”張水龍說。
“比如,歌詞從一開始詢問‘你分了沒’的被動,轉到‘我是物業,我要分類’‘我是保潔,我要分類’‘宣傳監督是我們的職責’‘社區要落實好政策’‘我是居民,垃圾分類我清楚’,都涉及相關人員的主動意識。”張水龍說,不少人在垃圾分類時有被動、推托的心態,總想讓別人先做。但垃圾分類是每個人的分內事,應該轉變心態,從我做起。
“我們的另一個思考是,要讓物業公司動起來。”張水龍說,物業人員往往認為垃圾分類是額外的任務,一開始總是不情愿接手;而且要去麻煩居民,作為居民服務方的物業公司很矛盾。等真正做起來,物業公司還要有一個職能的轉變,從簡單的清掃,轉為垃圾分類收集轉運,他們的管理方式也要隨之轉變。
胡芷魁介紹,實際工作中,他們只能在行動支持和帶動中,逐步扭轉物業人員觀念。“我們問物業人員:需要我們做什么,你們才能承擔垃圾分類呢?然后把他們要求的事全部做到位,比如培訓保潔、設置分類桶、宣傳欄等等,最后物業也沒有了推脫的理由。”
“政府相關部門也不能把工作一味推給市場,要做好頂層設計,拿出魄力,對‘定時定點投放’做出有效監管。這個工作是痛苦的,但不可回避。垃圾分類較好的城市,最終都要規范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問題。”張水龍說,如果物業公司、保潔員、社區和居民能夠各司其職,像歌里寫的,人人都做到“我是垃分人,分類我最美”,那就不再需要垃圾分類專業推廣公司了,這是垃分人最想看到的。(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