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講小分隊在羅源縣水口洋村向村民宣講家風家訓故事
每逢周三、五、日上午,來自福州市長樂區各鄉鎮的上千名群眾將塔山公園介壽廊擠得滿滿當當。課桌前,退休老教師黃發祥用福州話,為大家講解黨的方針政策。這里其實是長樂區打造的一個百姓社科理論講壇,在人群較密集的河下街老干部活動中心、冰心公園,也能看到如此場景。
福州市閩侯縣的“首邑講壇”則把名家請到“家門口”。“講座提升了我對福州文化的認知,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意識。”現場觀眾林琳說,以往很少有機會能聽到名家講座,如今除了能現場聽,還能通過電視和微信看。
這些都是福州市基層理論宣傳“千軍萬馬”工程在農村的實踐。各鄉鎮創新載體、拓寬渠道,講師團上山下海、入戶上船,將“好聲音”傳遍每個角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移風易俗正鄉風
企業家林培新將準備用于父親祝壽的100多萬元捐獻出來,幫助福州市連江縣城至道澳村的公交正式開通;在部門各司其職、同向發力下,閩清鎮桔林鄉部分偏遠山村由昔日賭博村變成如今的生態園……各鄉鎮都能感受到移風易俗帶來的鄉風顯著變化。
在長樂,1年來近萬場紅白喜事,為百姓省下“面子錢”約15億元,引導婚喪事主將原計劃分發的紅包捐贈公益慈善事業近200萬元,讓群眾在移風易俗中得到了實惠。
在福清,新厝鎮建起鄉風館、鄉賢館,發展民俗文化;高山鎮玉樓村用種樹代替宴請,打造“黨員林”;龍田鎮樹下村建設生命公園,推行綠色殯葬。
移風易俗革陳除陋,鄉村振興健康有序。去年以來,福州市細化了59項移風易俗專項活動,推動全市各鎮街、村(社區)完成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紅白喜事簡辦、省錢做公益已經蔚然成風。
與此同時,電影、閩劇頻下鄉,鄉村文體生活不斷豐富,彰顯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