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桃源村藍玉村一角
文明風8月21日訊(通訊員 高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殷切期盼,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今年來,大田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結合大田實際,提出“五突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美好家園,譜寫農村新篇章,為建設多彩大田做出應有的貢獻。
突出深度融合,實施鄉村產業振興。跳出農業謀產業、跳出農村謀融合,創新方式方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堅持市場需求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優農產品結構,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突出“田園風光,和諧家園”的特色布局和定位,加大鄉村資金投入,發展培育集光伏發電、家庭農場、特色農業等功能為一體的鄉村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做到三個抓好:一是抓好品牌農業助增效。著重抓好加工品牌項目,創新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采取“一廠多點”布局,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重點利用省級茶葉龍頭企業帶動,加速轉型升級,重振高山茶。抓好總投資1億元的福建中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富硒圣米加工項目,延伸米業全產業鏈,力爭建成“澳門糧倉”。開展農特產品文創活動,做足“鄉味”,著力打造“硒望大田”公共品牌,實現一村一品。二是抓好數字農業再提速。著重抓好智慧創意項目,抓好總投資5000萬元的來三斤(廈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農特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運營項目,今年實現線上銷售額1億元以上。抓好總投資3.5億元的福建田小茗有限公司依托互聯網+農業延伸茶產業項目,擴大線上線下生產,發展連鎖企業,做活茶飲市場,帶動茶葉升級。建立大數據平臺,推進“一品一碼”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建設,開展信息網絡進村入戶,實現數據共享,有效管理和服務。通過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桃源富硒農業公園和屏山茶葉公園,培育6個小康示范村休閑農業項目,帶動小康示范創建。今年繼續培育一批省級休閑鄉村、休閑農業示范點。三是抓好新型農業添活力。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著重抓好新型主體項目,通過集體產權制度“三變”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開展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直接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托管,擴大服務規模,采取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方式,實現新型農民主體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今年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開展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萬名以上。吳山鄉梓溪村與大田縣供電公司采取“集體閑置空間+光伏發電”方式,創辦起村級光伏發電站,預計年發電量可達7萬度以上,年新增村財政收入7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