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進校園:縣紀委駐教育局紀檢組組織轄區,各所學校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宣傳欄、展板、LED等媒介,積極宣傳廉政文化,倡導廉潔之風。在學生教育中,把廉政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活動中,在學生中開展“敬廉崇潔”教育。一是將廉潔文化進校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主要是充分運用現有材料,挖掘文本的教育資源,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補充,強化相關廉潔點,將廉潔意識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融入學生的意識行為之中。二是精心確定主題,廣泛開展廉潔道德實踐活動。各班以“明榮知恥學做人”、“雷鋒精神在身邊”等為班會內容,以此啟發學生們誠信做人的意識,自覺預防和抵制犯罪。三是貫穿“敬廉崇潔”思想,布置學生積極撰寫小論文,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積累狀況,組織引導學生挑選、閱讀古今中外清正廉潔的故事、格言、圖片和漫畫,學習歷史上有關清正廉潔的故事、老一輩革命家的高風亮節和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并撰寫讀后感或隨筆,把“敬廉崇潔”的啟蒙教育延伸到課外。四是將廉潔文化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相結合,寓廉潔文化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使學生廣泛接觸各種社會現象,潛移默化地學會分辯真善美、假丑惡,學會做人。
孝道文化進校園。全力打造傳承郭居敬孝文化,讓“孝”在大田土地上深深扎根,開展評選表彰第二屆道德模范、第二屆“十佳小孝星”和首屆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把全縣小孝星們感人的行孝故事,編印《孝滿巖城》一書;舉行《中華孝道》第二組郵票首發儀式和書法展活動;建立 “居敬”孝老愛親志愿者服務站;成立郭居敬孝文化研究會,將深入挖掘和整理郭居敬孝文化資源,致力于研究和弘揚孝道文化,修建郭居敬紀念館、孝文化主題公園等,在全縣營造孝老愛親、文明和諧的濃厚氛圍。結合鄉村振興活動,把“先賢”文化進行收集整理,撰寫他們的傳記,挖掘先賢文化底蘊涵養鄉村文明新風尚。通過“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廣場、修建“三田”文化廣場、修建銀杏文化公園、建設月朗風清文化墻”,有序組織青少年到上述地方參觀學習,同時用圖片、長廊、文化墻等形式,展現“先賢”成長的足跡和人格力量,各地把這些先賢匯集成人物小傳,并編寫成課本教材,使之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家訓文化進校園。縣內主要姓氏是在唐朝或是明朝中葉從陜西固始縣開基入住大田,他們把中原良好傳統家風家訓帶入,比如李氏家訓:“一等忠臣孝子,兩件事耕田讀書”、王氏家訓“太陽光大,父母恩大”連氏家訓:“文章華國寶,詩禮傳家珍”,高氏家訓“居家孝友,勤儉立業”,吳氏家訓“一等事耕田讀書、一等人為官清廉”,全縣各地中小學深入挖掘村鎮歷史文化名人,收集整理鄉賢崇德向善感人故事,做好梳理傳承,培育發展新鄉賢文化以鄉賢為主導,開展優秀家規家訓征集,全縣共征集家譜40余本、優秀家規80余條,并匯編成冊。各地中小學校在文化長廊展示“大田古今名人家訓”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名人、感受名人家訓的思想教育內涵。建設小學每年要舉辦一期家風家訓道德講堂,讓孩子們感受家教門風的道德力量。
文明禮儀進校園;搭建文明禮儀教育平臺,推進青少年建設常態化。從引導青少年遵守基本行為規范入手,堅持用基本規范約束青少年,開展文明禮儀知識宣講、“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爭做文明禮貌小主人”、“文明禮儀伴我行”、“文明交通小使者”、“小志愿者”、“我的成長故事”、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全縣規定市級以上文明校園,每學期舉辦一期文明禮儀道德講堂,廣泛開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參加“巖城文化大講堂”、“好書伴我成長”、“讀好書、好讀書”“圖書館親子閱讀公益講壇”等書香大田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健康快樂成長。(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