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縣廣平鎮蘇橋小學胡初長老師帶領同學們誦讀三字經
文明風9月20日訊(通訊員 高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大田縣經典國學教育開始陸續走進校園,傳統文化學習與傳承也越來越受到老師家長的重視,孩子們的喜歡。前一段時間,我們隨同鄉村講師團來到全縣鄉村中、小學校,了解經典國學進校園背后的真實故事,老師的實踐感悟,孩子們的學習體會。
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國學作品,涵養道德情操,滋養內心世界。
走進大田一中,劉副校長,首先帶我們到音樂活動室,活動室里掛著“勤勉博雅”進入眼簾,這天正好趕上孩子們身著漢服到學校在悠揚的民族音樂伴奏下,或個人、或集體,富有韻律地吟誦著《江城子》、《浣溪沙》等經典詩詞。
劉副校長介紹:近三年來大田一中十分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大力推進國學經典進課堂,并通過“道德講堂”、“經典誦讀”、“歌舞表演”等形式,使學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營造了大田一中“勤勉博雅”的學風,取得了很好學習效果,國學經典涵養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高錦沅孩子就是其中之一,平時她注重《論語》的誦讀,感悟幸福人生,激發學習熱情,保持樂觀向上精神,從高一開始,學習成績年年穩步上升,2018年高考,考出自己滿意成績,被山東大學入取,實現自己大學夢。
來到建設小學,我們看到了學校有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學經典教育教學研究室,學校指定一名副校長負責校本教材編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學校落地生根,使孩子實現人生夢想。學校研究室主任林雙琴老師給我們說:“我們將圍繞經典誦讀、名人事跡、德行孝道、誠善文化等,挖掘建設當地民俗文化,開發具有我校特色的傳統文化方面的校本教材,我們組織編寫《魅力三保》校本教材,深受當地老師、家長、孩子們的喜歡”。由于她的敬業精神,獲得大家的好評,因此而獲得大田縣第二屆敬業奉獻道德模范。
在學校一樓階梯教室里,在陳副校長的主持下,六年級全體師生聆聽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退休教師林進泮的講座,林老師從師生們熟知的《弟子規》入手,提出了經典的誦讀、體驗和力行問題。他強調,《弟子規》是用來做的,不是用來背的,學問貴在力行。而力行和習慣的養成從誦讀開始。誦讀經典的方法要做到讀前“四正”(椅正、身正、書正、心正),讀書中“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課程最后,林老師帶領的所有師生一起誦讀了《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校園里。獲得當地老百姓的好評。
來到廣平中學,何副校長告訴我們:學校以弘揚“孝”文化為中心,開展了“傳承孝道精神,創造幸福人生”系列活動。舉辦“媽媽我想對你說”征文比賽,要求學生把所寫內容念給讀給媽媽聽,許多學生讀著讀著就淚流滿面了,不知不覺中消除了與父母之間的誤會,加強了與父母的溝通,增進了親子感情;舉辦“孝心伴我行”主題演講賽,孩子們更加懂得孝敬和感恩了;每年組織學生在重陽節開展敬老愛老活動,有序組織參觀學習郭居敬書院,品讀《二十四孝》,感悟孝道力量,傳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理念。
借力國學經典,培養良好品質,規范行為習慣,提升辦學品味。
走進城三小校園,你會看到營造良好國學學習環境,學校處處裝扮著翰墨丹青,教室內外懸掛著先賢名言。置身于其中,婉如時光倒流、穿越時空,重新回歸到歷史的長河,在如詩如畫般的意境中與大雅君子對話,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與熏陶。
學校將《弟子規》的內容以漫畫的方式,展示到校園里的各個地方,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傳遞文明禮貌、感恩社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理念。學校以勵志教育為切入點,借助文化展板、校園墻體、廊道文化、主題板報等平臺,宣傳勵志名言、歷史典故,培養學生堅毅頑強、直面挫折、奮勇向前的品質。
學校堅持以年段為單位,每季度舉辦一次《誦讀三字經、踐行弟子規》主題實踐活動匯報演出。校門口大理石石柱上鐫刻一副對聯,“均溪河畔書聲瑯瑯見賢思齊澤善行,仙亭山下莘莘學子滴水穿石求真知”,正是反映學校的辦學理念,通過廣大師生家長共同努力,使之成為經典國學進校園示范校園。陳明磊小朋友最典型代表之一,平時他非常喜歡背誦默寫國學經典,不僅學習成績優良,而且練習一筆好書法,2018年小學畢業,以優異成績進入重點中學,實現自己中學夢。
走進大田實驗小學,我們了解到2016年秋季起,實驗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并以經典誦讀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學習型校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學校將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幼學瓊林》《增廣賢文》《笠翁對韻》《論語》《千字文》等作為學校傳承經典的重要工作,每天上午、下午都固定10分鐘為經典誦讀時間,通過每日誦讀,學生熟讀成誦,再輔以誦讀《我們的約定》《感恩辭》《靜思語》等,學生踐行、踐心。學校還開發設計了《踐行踐心》力行表,讓學生每天記錄自己的行為并每周制定階段目標,使自身行為逐步規范化。
學校教師陳曉芳以為,“小學生心靈最為純潔,可塑性最強,指導好孩子誦讀圣賢書,對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有很大的幫助。”五年級學生肖宇篪在踐行《弟子規》中,每天對父母做到早問候,晚道安,端茶送水,她認為,“孝,其實沒有那么難,它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在平淡細微中真誠去踐行,它就是一種身體力行的傳承。”
來到大田職專,我們得之,學校把經典國學教育列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學生鄭香花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后,學習成績大有進步,雖然是一名棄嬰孤兒,但懷有感恩之心,被評為全國最美中職生和大田縣首屆十佳小孝星,2017年,她如愿踏入夢想中的幼師高校,為實現自己的幼師夢繼續前行,實現了她人生理想,在演講比賽中描繪的感恩夢:我要用我的畫筆,教孩子們繪出祖國壯美的山河;我要帶領孩子們朗誦‘人之初,性本善……’,讓孩子們從小就在心中種下祖國傳統文化的‘真’‘善’‘美’;我要對孩子們說的話很多很多;我要做的事很多很多。我要把祖國母親給予我的愛傳遞下去!”
來到了大田二中,你會發現二中校園文化做得更加精致,整個校園護欄上鐫刻著古詩詞經典名句,走進校園讓人感覺進入詩的海洋。朱副校長告訴我們,每學期均要舉辦經典國學經典國學道德講堂,開展《品國學經典,悟道德力量》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孩子學習經典國學質量水平。
走進柯坑中學,我們了解到2014年以來,學校全力推進“經典國學進校園”活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應。學校利用早讀和晚讀時間各班齊讀齊背《三字經》、《弟子規》、《孟子》、《道德經》、《論語》等經典內容,每次誦讀之前在莊嚴的孔子像前三鞠躬。學校還利用寫字課要求學生書寫國學內容,還要求每位學生寫周記,對國學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悟,在班會課上與同學分享。柯坑中學將國學教育滲透到日常的生活細節中,張燁同學的父親說:“自從我孩子學了國學,懂事多了,也更愛學習了。”柯坑中學把國學文化的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經典誦讀與實踐導行相結合,把日常行為規范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寓教于樂,學校的違紀學生少了,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有了明顯的好轉。
開展多彩活動,接受文化浸潤,觸摸思想靈魂,實現知行合一。
為了使經典國學進校園健康發展,近三年來,縣教育局在大田四中舉辦三期經典國學進校園培訓班,全縣中小學校長副校長、政教處主任參加輪訓。為了避免學校之間相互效仿的現象,大田縣教育局對經典國學進校園,要求各學校創出自己辦學特色。堅持“一校一品”,創造性地將傳統文化和本地的人文歷史結合,找準切入點,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校園文化精品。學習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不能千篇一律,要有特色和精品,這樣才能深入孩子內心,觸摸孩子的靈魂,實現知行合一。
2016年廣平學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儀式啟動后,全鎮各學校每天的早讀時間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十五分鐘,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踐行《弟子規》,走進經典,用經典引領人生!
來到蘇橋小學,朗朗書聲不斷在我們的耳畔縈繞,“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孩子們在胡初長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三字經》。課后我們采訪了班里張淑芳同學:“在胡老師的引領下,我非常喜歡《三字經》《弟子規》《朱子家訓》等書籍,一定會好好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自己成為有用人才”。
蘇橋小學把國學中的經典語錄,比如“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展示學校墻面上,為營造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更多地讓孩子們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認真學習國學經典,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
大田縣均溪鎮小學開展國學進校園毫不遜色,通過開展“踐行《弟子規》”活動,學生們變得懂事多了。尤其是學生懂得感恩了,好幾個六年級的家長向班主任反應,孩子不跟家長頂嘴了,也知道關心父母了,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大田縣均溪鎮許校長介紹說:“弟子規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背誦,但是并不能真正的踐行。學校開展這個活動,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要知行合一”。
家長們都特別支持學校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在均溪鎮小學,每個月的“學校開放日”,前來學校參觀的家長都對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和精彩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贊不絕口;每次學校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都會有大批家長來參觀學習,開展親子活動,一同感悟傳統文化魅力。
如今,扎實的基礎、濃厚的氛圍、多彩的活動、鮮明的特色,推動著傳統文化國學經典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大田縣每一所學校、走進大田縣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一朵朵燦爛奪目的傳統文化之花,正在大田縣校園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演繹出美好畫卷。(大田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