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前文體隊表演
文明風9月26日訊(通訊員趙炎紅)在鄭成功故鄉南安市石井鎮有這么一個沿海的村子,名為營前村,它地處石井灣,與金臺只有一水之隔,背山臨海,地理獨特,人多地少,村民世代以漁蚵業和航海為生。
移風易俗”新氣象,閩南民俗“佛誕日”悄然改變
營前村自古傳承著閩南一帶特有的傳統民間節日“佛誕日”,以往每年的佛生日,親朋好友都會來“吃佛生日”,家家傳出喝酒猜拳聲,整個鄉村的晚上便沸騰起來,哪家的聲音響亮,便是客人多,人氣旺,這一天,在廣場上都會請戲班子唱戲,一般唱三天左右的戲,在那個鄉村娛樂方式較少的年代,這個節日充分的滿足了群眾的需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慶祝方式漸漸的不適應當代人群的生活需求,變成了一種鋪張浪費的習慣,而閩南特色文化“佛誕日”也漸漸的淡出年輕人的視線。為了民俗文化的傳承,當地人便開始尋思著以一種不一樣的方式來慶祝佛誕。在這種前提下,營前村由石井鎮黨委牽頭,村佛委會和伍寶珠女士帶隊組建民間歌舞晚會,開啟了一場又一場不一樣的“佛誕日”。
“歌舞晚會”樹新風,各家才藝臺上現
民間歌舞晚會慶佛誕初始于2012年,伍寶珠女士說,一開始也只是想換個新方式嘗試一下,希望吸引鄉里的年輕人來重視這些民俗節日,便在鎮黨委和佛委會的支持下把以往花費在請戲子,設宴席的錢拿出一部分來搭舞臺、做宣傳,采用自主報名并邀請鄉里一些有歌舞才華的人和自建的文娛隊來表演,也沒想到晚會大受群眾歡迎,現場氣氛好似熱鬧,在鄉里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氣。近兩年,歌舞晚會已經初具規模,每場晚會都舉辦3-5天,節目的報名人員囊括了各個年齡層,各家才藝都在舞臺上展現得淋淋盡職,臺下觀眾從各村絡繹不絕的趕來。據統計,單單今年就已舉辦了2月初四溫王公、2月15日開閩尊王、3月23日媽祖、3月18日朱王爺、3月26日煙樓公、6月13日三元帥公、6月26日夫人媽七場慶佛誕晚會。
“全民運動”迎主流,農村自建表演隊紅紅火火
據伍寶珠女士介紹,營前村文娛隊初建于2004年左右,當地人有在“佛生日”期間會去進香祈福,祈求平安,每年進香都會花錢請專門的文娛隊跟隊前往,還需要多支付文娛隊的車費和伙食費,當地人想著如果自己能成立文娛隊,不僅省下了錢,還能豐富鄉村生活,這個想法一萌生,伍寶珠便開始找人籌謀劃策,在石井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全鎮第一支文娛隊。文娛隊成立初期,營前村當地思想還相對傳統落后,覺得婦女應該在家養兒育女不應該在外拋頭露面,因此受到了不少質疑和冷言冷語,好在文娛隊員克服眾難堅持了下去。迄今為止,營前村一共成立了腰鼓隊、梁傘大鈴隊、軍鼓隊、還有以男性為主的鑼鼓隊四隊文娛隊總人數大約一百多人。據其中一名早起的文娛隊員回憶,零幾年當時村里賭博這一不良風氣盛行,文娛隊的建立讓她們這群家庭婦女有一個消磨時間的方式,如此一來,不僅慢慢的戒掉了賭博的習慣,還鍛煉了身體。至今,石井全鎮上下都興起了全民運動的新風尚。
(供稿:南安市委文明辦 石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