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重點工業企業,對產品質量進行安全檢查。
東南網9月29日訊(福建日報)
石獅,我省縣域經濟強縣。
自建市以來,石獅市一手抓經濟建設,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等產業,締造了一個個產業奇跡。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誠信文明,凝聚起石獅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1994年到2002年,石獅連續9年被評為“福建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首屆省級文明城市,2003年到2011年,連續三屆獲得“福建省文明城市”稱號。2015年2月,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2017年11月,石獅以全省提名城市首位的優異成績,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打造誠信城市品牌,共創文明和諧社會,石獅一直在路上!
發力信用經濟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收入發展和開發步伐的加速,石獅商品貿易中出現部分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違背誠信和公平的現象,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影響了石獅產品的形象和城市名片。
石獅痛定思痛,全面啟動“誠信石獅”建設,將市場秩序納入到正常軌道上,持續發力,重塑城市契約精神。
面對市場教訓,石獅舉全市之力,打造誠信企業和誠信市場樣板工程。2003年,石獅共評選出第一批文明誠信經營戶60家,此后一直延續并深入開展爭創“文明誠信企業”活動,一批“守合同、重信用”的企業涌現出來,訂單大幅增加,企業效益顯著提高。
2014年11月,石獅全面啟動“仁愛石獅、誠信石獅、禮儀石獅、勤儉石獅”等“四個石獅”建設,把“誠信石獅”作為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全面提升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點工作來抓。
2015年以后,依托石獅市紡織服裝商會,石獅廣泛開展“道義市場”“文明誠信經營戶”等創建評比活動,引導商戶誠信經營、以德經營。開展“誠敬做產品”主題活動,把誠信做到產品中去,把誠實守信的信念和職業道德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全過程,培育企業誠信文化。倡導企業發展自主品牌,不做山寨產品,通過創建自有品牌,提升形象,促進發展。這一過程中,石獅服裝城、德輝商業廣場、九二路步行街紛紛舉行“道義市場”創建活動。
“石獅市人民法院提醒您:您撥打的機主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請謹慎經濟往來并督促其履行義務。”石獅法院出大招,給“老賴”采取定制失信彩鈴,只要被石獅法院列入“老賴”名單,都將以這樣的彩鈴提醒。“老賴”無法取消,只能還清債務,再由石獅法院解除恢復正常。
石獅強化對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懲戒格局。2016年起,石獅法院牽頭率先在全省建立失信被執行聯合懲戒平臺,24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通過對失信被執行人數據信息的互聯共享,扎進懲治失信被執行人的制度籠子。2017年4月,在此基礎上,石獅啟動建設社會信用與聯合懲戒平臺,破除各行業部門信用信息數據資源“信息孤島”,打造全市信用信息共享總樞紐。今年1月,該平臺正式上線。
信用名片的打造,營造了良好、濃郁的誠信氛圍,為石獅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文明石獅的民間力量
去年11月,一部題為《我在石獅我愛她》的城市公益宣傳片在石獅首映,引起了許多新老石獅人為之打“call”,“我在石獅,我愛她”一度成為許多社會各界廣泛傳播的流星語。
這部城市公益片由石獅籍影視演員龔蓓苾擔任主角。片中那句“我們都是石獅人”講得很輕柔,卻傳遞出深厚的精神寄托,承載著無數新老石獅人相似的成長印記。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部城市公益宣傳片的拍攝主導者,來自當地一個社會組織——石獅市青年商會。
石獅市青年商會并不是第一次干這種與商無關的事。這個由平均年齡36歲的青年企業家組成的社會組織,自2011年成立以來,長期堅持以“抱團學習、引領新風”為核心使命,相繼發起了“八點開席·移風易俗”“文明出行·利家宜業”等新風活動,以及“留守兒童圓夢”“米蘭計劃·青苗工程”、愛心圖書館等公益行動。
與年輕的青商會類似,更老牌的“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同樣獲得石獅市民群眾的廣泛認可、津津樂道。這個由一群“有錢、有閑、有愛”的中青年婦女自發成立的志愿服務組織,長期堅持扶貧濟困,走山區、訪貧困戶、幫助失學兒童、關愛孤寡老人,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們的身影。成立13年來,她們先后募集捐款1000多萬元。這個志愿者協會,獲得了“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福建省十大志愿服務品牌”等一系列榮譽。
點滴文明,點亮石獅。在石獅頗有口碑的民間“文明團隊”還有很多。這些社會組織,既有公益性社團,又有經濟性社團,還有經營性機構。他們的文明之舉,影響、帶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文明新風,成為當地最炫市民風!
截至目前,石獅共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358支,注冊志愿者2.3萬人,相繼涌現出“全國優秀青年志愿者服務組織”——石獅市志愿者協會、“全國優秀青年志愿者組織”——石獅市青年志愿者分會、“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湖濱街道新湖社區,以及“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王東育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貴在細節重在實效
石獅的誠信和文明,體現在細節,也貴在細節。
今天的石獅,城市道路暢通有序,市民行車文明守法。過去,石獅交通卻有些失序,闖紅燈、隨意調頭等行為十分普遍。
改變,要歸功于近年來石獅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設施的配套完善,更有賴于石獅持續推動的“文明出行”宣傳教育。這其中,不能不提的是石獅在全省首創的“以獎促管·文明出行”交通管理舉措。2013年起,石獅每年舉行無交通違法車輛表彰獎勵活動,對在石獅登記注冊的、經交警部門核查年度無交通違法記錄的車主,進行表彰和獎勵。
至2018年,已連續舉辦六屆表彰活動。石獅市“全年無交通違法車輛”由2013年首屆活動時的3349輛,2014年增長至9940輛,此后每年保持增長,2018年增長至18620輛,是2013年的6倍!如今,自覺遵守交規、文明行車,已成為石獅人的普遍共識。
一段時間來,“當好人吃虧”“好人沒好報”等扭曲的觀念進入社會潛意識,這也一度成為時尚文明建設領域的難題。2015年,石獅出臺《禮遇和幫扶“石獅好人”實施辦法》,明確在就業、入學、就醫等領域,給予“石獅好人”禮遇和幫扶,真正做到讓“石獅好人”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享關照、社會上受尊重。截至今年8月,石獅全市共有中國好人21名、福建好人26名,人數和比例均居泉州各縣(市、區)前列。
為推動石獅成為文明之城,當地還先后推動了三個“十大行動”:精心策劃“價值引領、書香獅城、文明出行、垃圾不落地、莫炫嫁妝、厚養薄葬、誠信無價”等十大“文明新風”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為推動城市誠信和文明的進步,石獅以細節入手,以實效為落腳點,這是這座城市的福氣,更是每一位石獅市民的榮耀。可以預見,隨著各項舉措逐步細化,石獅的城市環境將更加優美,市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誠信與文明,必將成為這座城市永恒的“精神名片”和最厚重、最靚麗的“人文底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