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村文化墻一角
文明風9月30日訊(通訊員 陳曉龍)2018年以來,南安翔云東山村結合實際,持續抓好鄉村振興主線,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移風易俗活動的全面開展,村兩委在5月份適時推出了《東山村創建和諧村公約》,推動提高村民素質。
這份《東山村創建和諧村公約》張貼在東山村各角落,“唐年間,梁祖至,東山起,杰人出;現如今,太平世,創和諧,定此約……”三字經式的村規民約,村民們念起來朗朗上口。全篇僅312個字,內容卻全面覆蓋,對鄉風文明和村民行為等作了明確規定,如“要起厝,講規劃,先審批,再動工……”告訴村民莫要違規建筑;“婚喜事,倡新風,不浪費,節儉辦……”引導村民不奢辦婚慶喜事等。
村規民約“三字經”制訂完成后,村兩委很快印發宣傳單入戶宣傳,并在村部顯眼、人群密集的地方制作文化墻。因為讀著上口、有趣,常常可以看見很多村民在文化墻面前停留、誦讀。
為做好這份村規民約,村兩委及老人協會特意請村里的文化能人進行創作完善,目的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培育良好的村風民風,于是才有了今天這種“三字經”的形式。
如今,村規民約“三字經”正滋潤著東山村,有效“剎”住了鋪張浪費之風。前不久,村民梁先生的父親去世,梁先生向村紅白理事會提出申請并作出承諾:喪事從簡,不擺宴席,不大操大辦。來參加吊唁的親朋好友每人三菜一湯招待,大大節省了出殯開支。村里還規定將初生兒滿月宴、四月宴、一歲宴統一成1場,只辦五六桌,按每桌600元計算,可以節省萬余元。
東山村村規民約“三字經”全文:
唐年間,梁祖至,東山起,杰人出;
現如今,太平世,創和諧,定此約。
愛國家,護集體,跟黨走,奔小康;
立村規,為自治,樹村風,揚正氣。
村兩委,創先進,村代表,帶好頭;
是黨員,走在前,全村人,共努力。
婚喜事,倡新風,不浪費,節儉辦;
生厚養,喪從儉,破迷信,革陋習;
祭祖先,講文明,進山林,禁火種;
拜神佛,講誠心,免請客,莫酗酒。
要起厝,講規劃,先審批,再動工;
莫兩違,要牢記,建筑渣,及時清。
公家物,要愛惜,村衛生,共維護;
溪溝邊,要保護,厝前后,勤打掃。
有雜物,擺整齊,有垃圾,定點倒;
雞鴨狗,要圈養,稻草梗,莫焚燒。
尪仔某,敬如賓,幸福家,優生育;
敬老人,尊倫理,愛兒童,重教育。
好厝邊,勝遠親,相照顧,如兄弟;
有困難,大家幫,公益事,多出力。
好青年,勇參軍,戍邊疆,保社稷;
勤學習,多做事,重氣節,承先志。
平安村,人人建,違法事,人人管;
電與火,要警惕,遵法紀,莫代志。
此民約,大家立,記在心,重于行;
建新村,都受益,東山美,天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