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上京小學組織學生參觀三田家訓文化館
紀念“三田”,修建“三田”家訓文化館,使之成為傳承家風家訓一道靚麗風景
“三田”分別是明朝中葉時期的“田頊、田一俊、田琯”,他們在朝為官期間,一直對家鄉情況非常關注,對大田的經濟、教育、民生問題非常重視。田一俊寫有《大田縣修學記》、《遺受祠碑記》和《大田縣新建尊經閣記》等文章,同時他們為田氏后人立下家訓族規。當時大田設治不久,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食鹽緊缺是當時一大問題,百姓用鹽多是靠礦石販子利用空船從沿海運入,遠不能滿足需要。為此,田一俊通過調查,寫成《大田鹽法議》奏章,上疏朝廷,最后,朝廷恩準,在大田設立鹽行,解決大田百姓食鹽問題。建設鎮有一條從永安市西華村流過建設鎮2公里長的水圳,民稱為“簸箕圳”,是田琯中舉后為感謝其妻嫂資助赴讀之恩而修筑的大水圳,其圳至今仍灌溉著百余畝農田。
上京鎮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在原有梅林田氏宗祠里,修建三田家訓文化館。對三田的“忠、和、廉、禮、孝”地方文化內涵再挖掘、再提升、再總結,逐步完善田氏家訓文化相關功能設施,配備LED大屏幕,設立家訓展示專柜、廉政書屋、廉政影視角,著力打造提升田氏家訓文化教育基地。
走進“三田家訓館”,他們所表達的“忠、和、廉、禮、孝、誠、悌”具有豐富家訓文化內涵,當今依然散發著文化文明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油然而生對“三田”先賢家訓文化敬畏之心。上京中學陳宗貫校長告訴我們,每學期均要組織中小學生到三田家訓文化館參觀學習,學校還開設鄉土教材“三田文化”課,使三田家訓文化滋養學生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