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昆明要求確保農貿市場衛生環境和社會秩序“不滑坡”。14日,記者走訪西山區和平農貿海鮮綜合菜市場、篆新農貿市場發現,經過治理,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經營秩序良好。很多市民對此點贊,并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10月15日昆明日報)
由以前的臟亂差到現在的潔凈美,小小的農貿市場成為城市的一道文明風景,這種變化得益于相關部門的大力整治,也得益于市民和商戶的共同配合。
在很多人的意識里,農貿市場都是雜亂不堪的地方,不僅秩序混亂,衛生也十分糟糕,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整個市場烏煙瘴氣,嘈雜不堪,甚至出現一些偷盜、搶劫等違法行為。農貿市場儼然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嚴重損害著城市文明形象,影響著市民生活。
但是,如今,這些農貿市場卻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不僅市場里秩序井然,而且干凈整潔,絲毫沒有印象中的臟亂差,堪稱一股清流,一道風景。
這種結果也證明:只要下大力氣整治,任何混亂都可能變得有序。昆明就是這樣,在農貿市場整治上,首先是站位高遠,意識到農貿市場不只是消費場所,還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將農貿市場整治提升到城市文明創建的高度,著眼長遠,科學謀劃。其次是出臺了具體的工作方案,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配備了專門的監管力量,加強治安巡邏等等,這才有了今天的效果和局面。
這種整治效果,不僅提升著城市顏值,為城市文明增色,對于市民和商戶而言,也是皆大歡喜的。環境干凈,秩序井然,不僅看上去賞心悅目,消費和經營也變得方便和舒服,這無疑是一個多贏的結果。只是,這種效果還需要市民和商戶的自覺維護。在具體交易中,自覺遵守相關規定,愛惜整治成果,做到文明消費,誠信經營,不亂擺亂放,不亂丟垃圾,不欺詐消費。相關部門也應該建章立制,針對農貿市場制定出專門的經營制度,建立市場整治的長效機制,比如,加強硬件配套,配備保潔人員,專門負責垃圾收集和清運,比如,在市場設立投訴舉報點,加強執法,嚴厲打擊欺詐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甚至可以考慮實施黑名單,將不文明商戶逐出市場。通過這些來確保整治成果,防止不文明現象反彈。
昆明市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整治,創建出了一片文明天地,也成就了一道美麗風景,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也是民生之舉。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農貿市場是不容回避的存在,希望每一個農貿市場都有這樣的靚麗顏值和文明內涵,希望更多城市都能有這樣的治理思路和創建效果。(泉州市文明辦 劉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