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王發祥)“如今辦婚宴不放煙花爆竹真是好,既節約又環保,還不污染我們武平‘天然氧吧’的空氣。”近日,定居廈門、回武平參加侄兒婚禮的李凌先生,對家鄉限放煙花爆竹的新規贊不絕口。
這得益于武平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的有力行動。
一年多前,武平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平川鎮還是一個空氣質量的“洼地”,不少人把煙花爆竹當成攀比的“炫耀品”。“無序燃放煙花爆竹污染了環境,形成了不良社會風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林杭英說。去年9月開始,武平把限制燃放煙花爆竹作為突破口,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行動,倡導群眾大力弘揚厚養薄葬、崇儉戒奢、簡辦喜宴等新風。
黨風帶民風,家風帶社風。縣四套班子成員帶頭簽訂推進移風易俗承諾書,并通過開展“移風易俗、典型示范”活動,要求黨員干部和公眾人物示范帶動,加強對配偶、直系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的提醒和約束,帶頭移風易俗、踐行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同時,要求黨員干部結合進社區活動,深入社區、鄉村宣傳綠色生活方式,及時勸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推動移風易俗常態化、制度化。
為讓移風易俗“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家庭”,武平還依托“小蜜蜂宣講團”,進行文明新風宣講示范。宣講團成員賴小芳表示,移風易俗要疏不要堵,要把政策說到群眾的心坎里。同時,宣講團將移風易俗內容編入文藝表演節目。去年10月開始,宣講團3個月內入村宣講50余次,提升了移風易俗活動的參與率、支持率和滿意率。
據了解,武平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來,成功勸阻、制止了200多起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城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同時,厚養薄葬、崇儉戒奢等文明新風尚也越來越受到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