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嵊州市王院鄉豐田嶺村婦女主任裘慶豐的大伯去世,第二天就將老人火化后安葬了。裘慶豐告訴記者,村里制訂了紅白喜事簡辦十條標準,按照喪期不超過兩天的要求,沒有大操大辦。(10月30日中國文明網)
現如今,許多地方婚喪喜慶大操大辦成風,既勞民傷財,又給人們造成沉重的“人情債”負擔。雖然對此人們心知肚明,但是由于受到攀比之風影響,你辦我也辦,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實質上許多人都期盼能采取相應措施剎住這股歪風邪氣。
“十條標準”,讓文明新風撲面來。自古就有“歷盡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詩句,足以說明我國人民具有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雖然說如今我們生活好了,吃點喝點影響不大,但是,優良傳統不能丟,親情友情也不能染上銅臭。毫不夸張的說,制定和推行紅白喜事簡辦十條標準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實踐也證明,紅白喜事簡辦好處多多,節約時間和資金,純潔了親情友情,倡導興起文明新風,贏得了廣大村民的點贊和支持。實乃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典型帶動,讓文明新風成為全民自覺。從過去的事實來看,一些地方之所以婚喪喜慶大操大辦成風,與一些黨員干部帶頭大操大辦有著直接關系。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一些本來遇事不想大操大辦的群眾看到黨員干部帶頭辦,感覺自己不辦沒面子,怕人說小氣,怕自己以往所隨的份子錢收不回來,只好跟著學,照著辦。導致此風愈演愈烈。現在好了,黨員干部和鄉賢帶頭執行十條標準,家中遇到紅白喜事簡辦,自然為群眾樹立了好樣板。村黨支部書記蔣松安的女兒結婚,村民和親戚朋友得知后紛紛前來送禮,蔣松安一一謝絕。他在村家宴中心辦了6桌酒席,招待用的都是普通的煙酒和家常菜。這樣一來,促使越來越多的群眾家中遇事也都自覺做到簡辦,從而興起了操辦婚喪喜慶文明新風。
提供服務,讓十條標準落地生根。村里建成了了家宴中心,配備了廚房、衛生間、舞臺和音響設備。為倡導文明新風,村里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哪家遇事,只要是執行十條標準,紅白喜事理事會成員登門幫助指導,還可以到村里的家宴中心辦事,方便快捷又省心,還可以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可謂好處多多。因而深受廣大村民的歡迎和擁護。村民李夏芬原計劃到城里給兒子辦喜宴,看到村干部和鄉賢都簡化辦事,就改了主意,安排在村家宴中心辦,酒席的標準全部按十條規定中的要求執行。李夏芬說,簡辦酒席至少省下了3萬多元。
如今,豐田嶺村紅白喜事簡辦“十標準”的做法不僅在全鄉推廣,而且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影響力和覆蓋面越來越大。(泉州市文明辦 陸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