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簾村全景
文明風12月28日訊(通訊員李火招)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鳥語花香、綠草如茵,一幅幅天然山水畫形成于明溪鄉間;一面面核心價值觀文化墻融合于清鮮自然的田園風光中;一張張幸福笑臉綻放在金秋田野間。明溪縣以繁榮農村文化,優化人居環境、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農村幸福指數為抓手,加強文明素質宣傳教育,充分挖掘鄉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入移風易俗文明創建工作,全面譜寫文明新村新篇章。
傳承發揚歷史文化
明溪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漁塘溪一帶繁衍生息,創造自己的文明。這里有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故里瀚仙鎮龍湖村,楊時自幼聰明,尊師重道,鉆研經史,拜在理學大師程顥、程頤門下,至今流傳著“程門立雪”的動人故事,后人特地建楊時文化公園來紀念他,龍湖村圍繞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要求,融合村莊山水、生態、人文、產業等元素,讓這個古村落尤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這里有省級文明村夏陽鄉御簾村,這個曾經駐扎過紅軍東方軍司令部的地方,公元1934年,東方軍司令彭德懷和楊尚昆曾兩次居住于張氏大祖屋大廳兩邊窄小的偏屋,在這個指揮部里指揮紅軍打戰,那段紅色歷史增添了御簾深厚的底蘊,御簾村歷來重視耕讀傳家,村中建有多座書院,記述著御簾村民代代苦讀的情景,為了讓御簾悠久的歷史被人們銘記,御簾村現建有鄉愁館,館內展示御簾村名美好來源的故事,展示御簾農耕時代的辛苦痕跡,那鐮刀、簸箕等等都在無言地述說著它經歷的悠久歷史。御簾供銷社內收集近代以來人民生產生活留下的工具,縫紉機、火柴盒、熨斗等,人們感嘆著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生活用品逐漸完善,御簾村通過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不斷增強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整個村莊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
御簾村文化墻
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
夏陽鄉御簾村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宣教行動,綜合運用宣傳欄、文化墻、展板等形式全方位宣傳移風易俗工作,并對村規民約及時修訂完善,深入開展婚喪禮俗整治工作,倡導婚喪事簡辦,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動,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發揮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湯麗平以孝侍親的良好家風,無論家庭有多大的重擔,她都始終堅持孝順母親,關心愛人,湯麗平的故事在御簾村家喻戶曉,大家紛紛表示對她的敬重和學習。移風易俗營造了良好的文明鄉風氛圍,農村精神文明顯成效,御簾村誠信市場無人銷售店鋪琳瑯滿目,大部分是當地的土特產苦菜干、腐竹干、仙草干等等,商品明碼標價,看上拿走,錢投到箱里或掃碼付款均可,村民賣得放心游客買得隨心,移風易俗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同時轉變了村民思想觀念提升村民文明素質,讓文明村鎮建設變得更加深入、持久。
御簾村東方軍司令部遺址
旅游發展綻開鄉村幸福花
鄉村旅游有利于保護鄉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文明村鎮整體建設發展。蓋洋鎮村頭村是聞名遐邇的省級生態村,人居環境優美,山川翠色欲流,近年來致力于打造生態旅游村項目,村內紫薇花海蔚為壯觀,盛開時節從村頭的嶺上一直延伸至甘坑口,方圓近萬畝,紫薇花株株娉娉婷婷,枝枝婀娜多嬌,多種顏色競相綻放互相輝映、各顯奇觀。盛開時節游客量與日俱增,村頭村相繼建成花海露營、美食休閑、文化娛樂、觀光農業等功能區,旅游發展為當地居民帶來良好的收益,居民人均收入日益提高文明素質不斷提升。夏陽鄉御簾村是歷史遺落的一塊璞玉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內建有御簾鄉愁館、紅色文化展館、攝影展館、御簾供銷社等等,吸引了省內外大批游客前往,年均游客量過萬并逐年上升。以前御簾村交通閉塞,村里臟亂現象普遍存在,在良好旅游規劃整改下,現今的御簾重視歷史文化保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技能素質不斷提升,文明新風浸潤村落,村內東方軍司令部遺址令游客深切感受紅色歷史痕跡、多處展館供人們參觀學習,理學光輝照耀村落,這塊璞玉經過雕琢與洗禮終長成綠色的希冀繪就了美麗鄉村新畫卷。(明溪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