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有關深化國家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部署精神,結合市區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工作,大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努力營造安全文明的交通環境。
強部署抓落實
創城交通秩序工作推動有力2018年以來,漳州市按照階段任務目標及時做好調度部署,始終把“創城”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按照測評體系目標任務要求,加大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切實解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力落實創城測評任務指標任務。在深入謀劃調研的基礎上,市政府出臺《關于印發“2018年市區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年”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20條針對性強、具體明確的工作措施,分解落實到市、區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單位、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部署開展市區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工作。以“整治提升辦”名義,多次組織召開市區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協調會,加強與住建局、文明辦、執法局等單位的溝通協調,多次專題研討提升工作,確保市區交通秩序整治行動有序推進。
強管控抓實效
共建有序道路交通環境
強化區域聯勤。梳理市區主次干道、重要路口等堵點亂點,聯合城管執法局組成“交通110”管理專業隊,每月開展4次以上常態化整治,重點清理違停、占道經營、惡意占用停車位等易造成交通擁堵的城市亂象,并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外賣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治理的通知》,創新警企合作機制,進一步規范外賣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管理。同時,將非機動車不按道行駛、闖紅燈交通違法行為作為整治重點,進行常態化管理,采取勸導點與查處點相結合的“1 1”整治模式,在市區勝利路、鐘法路、丹霞路、水仙大街等主干道的非機動車專用道路段設置勤務,2018年共出動警力7234人次,警車2168輛次,勸導違停6943起,勸導違停擺攤設點、占道經營2230處,清理僵尸車410部,拖離占道的非機動車2583輛次,勸導糾正非機動車不按道行駛行為4713輛次,有效清除堵點亂源。
優化交通組織。完成漳州市公安智能交通指揮系統第二期建設,實現地圖資源、視頻監控、移動警務終端、無線調度等指揮調度系統的整合和一張圖作業,基本上實現城區道路的重要點位感知覆蓋,并優化市區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初步實現勝利路、江濱路、迎賓路、水仙大街等12條市區道路平峰期“綠波”協調控制。同時,積極推進“漳州市區交通示范路科技優化提升建設設計方案”,落實“天下廣場周邊交通微循環改造”和“漳州市僑村交通組織提升”項目,主動與街道辦事處及周邊居民溝通,根據百姓的出行需求及意見建議反復修改完善項目方案,解決群眾關注的交通設施及交通組織熱點問題。
全力疏堵保暢。充分發揮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主力軍作用,圍繞城區交通違法的重點時段、路段和交通亂點、難點,完善勤務機制,并運用漳州市公安局交警特勤機動巡查靈活快速的作用,加大嚴重交通違法非現場查處和日常顯見性交通違法的查處力度,2018年共查處“五類十項”嚴重交通違法行為323110起。此外,市區公安交警部門持續開展“三個集中”整治活動,重點治理市區道路汽車違停、加塞、隨意掉頭等“十大城市交通亂象”,共查處“十大城市交通亂象”40.8萬起,有力保障市區道路通暢。
強化共治抓宣傳
構筑交通安全大宣傳格局加強文明引導。充分利用“兩微一信”平臺,拓展、延伸交通安全宣傳空間,進行“點對點”的警示教育,組織開展遠光燈整治、酒駕整治、禮讓斑馬線等執法“大直播”活動,并積極發揮傳統宣傳陣地作用,組織人員深入運輸企業、校園、社區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利用車管所、違法處理窗口等場站懸掛宣傳掛圖、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全面拓展宣傳范圍?! ?/span>
密切警媒合作。邀請漳州市主流媒體隨警“作戰”,現場執法民警通過使用警務通對駕駛電動車違法當事人進行人臉識別,隨后在多家媒體將違法當事人進行曝光,督促市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并通過非機動車不按道行駛、闖紅燈自動抓拍系統以及人臉識別系統,將違法行為人的違法事實與身份信息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曝光平臺上予以曝光,以達到震懾作用。2018年來,共查處電動車不按道行駛16114起、闖紅燈1762起,曝光4912起。
創新宣傳手段。2018年12月12日,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與多家公司聯合開發的漳州AI 交通管理系統,在薌城區勝利路與延安路路口正式投入使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人臉和非機動車車牌進行提取與結構化,實現了對行人闖紅燈、駕駛無牌電動車、非機動車不按道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的發現、取證、審核、發布、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