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來鬧新春,歡歡喜喜過大年。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積極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春節期間,杭川大地上的老百姓通過各具特色的文藝活動,傳承非遺文化、唱響美好生活,共同祝愿家國興旺,共度幸福中國年。
“百葉和鳴”演奏音樂會現場
山村里奏響“百葉和鳴”。春節期間,一場由廬豐畬族鄉扶洋、鐵峰兩村主辦的“百葉和鳴”演奏音樂會熱鬧舉行。當天,省歌舞劇院著名樹葉吹奏技藝演奏家、省級非遺樹葉吹奏技藝傳承人邱少春和他的學生們共同用樹葉吹奏了《十送紅軍》《荷塘月色》《映山紅》等十多首繪炙人口的歌曲;當地外出鄉賢、古箏演奏青年藝術家陳蔚星的古箏演奏,鷺鳥愛葉樂隊的傾情獻藝,省級非遺項目《五梅拳》、天籟之音“步云山歌”的加盟,使得整臺音樂會韻味獨特。
“百葉和鳴”演奏音樂會現場
樹葉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樂器,它流行于華夏各民族之間,用它演奏的音樂樂聲高亢、悠揚。早在唐代,樹葉就作為一種伴奏樂器出現于宮庭之中,音色和小嗩吶相似,清脆明亮、悅耳動聽。俗話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而這小小的一片樹葉,卻可與人聲媲美,并且具有山鄉風味。2017年1月,樹葉吹奏技藝被評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都鎮豪康村“新春音樂會”現場
“新春音樂會”吹來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廣大村民歡樂、文明過春節,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春節期間,下都鎮豪康村舉辦了一場別具特色的“新春音樂會”。
下都鎮豪康村“新春音樂會”現場
活動在豪康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述德堂”門前舉行,客家音樂漢樂《迎賓客》拉開了整場音樂會的帷幕,一首首動聽的樂曲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在活動現場,當地書法愛好者們還為村民送上新年福,村民們則饒有興趣地參觀了“述德堂”里陳列的書畫展。據了解,該活動在村里已舉辦了三屆,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也樹立了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
上珊瑚村春節文藝聯歡會現場
村民自辦“村晚” 演繹文明新風尚。春節期間,在珊瑚鄉上珊瑚村的夢宏居前村民們正在上演一場自編自演的文藝聯歡活動,用“村晚”的形式歡慶春節這一美好時刻。活動中,表演了富有當地特色的龍燈、鼓隊、山歌對唱、十番樂器演奏等傳統節目,還融入青少年架子鼓、小提琴、太極拳、詩歌朗誦等新穎的節目,臺下的村民們看得津津有味、掌聲不斷。
上珊瑚村春節文藝聯歡會現場
這是上珊瑚村今年第一次在春節期間舉辦文藝聯歡活動。整場活動由該村村民自發集資,大家在表達新春祝福之情的同時,也努力將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充分展示出來。
“建設美麗梨嶺共創美好生活”春節聯歡晚會
自編自演原汁原味,濃濃的鄉土氣息。2月6日晚,上杭縣步云鄉梨嶺村在梨嶺西河堂舉辦了“建設美麗梨嶺共創美好生活”春節聯歡晚會。
“建設美麗梨嶺共創美好生活”春節聯歡晚會
晚會以梨嶺村民自編自演為主,加上回鄉文藝愛好者、鄰村表演嘉賓的支持,共籌備了25個節目。節目具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呈現了原汁原味的鄉村風情和濃郁深厚的鄉土文化,展現了農村新氣象、新風貌。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異彩紛呈,周邊村的群眾紛紛趕來觀看,周圍平地和舞臺附近的房屋樓道、樓頂上都站滿了群眾。小小的舞臺展現了村民對鄉村傳統文化、鄉風文明的繼承和堅守,更彰顯了來自草根的文化自信。
官莊畬族鄉春節聯歡晚會
傳播文明,增添歡樂。2月1日、2月2日,官莊畬族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同官莊鄉返鄉大學生文藝宣傳隊和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組織的春節聯歡晚會先后在回龍村和官莊集鎮舉行。晚會節目內容豐富多彩,既有歌舞、獨唱等傳統節目,也有廣場舞、腰鼓等集體表演節目,還有群眾喜愛的小品、街舞、互動抽獎等一系列節目,為父老鄉親送上一道植根鄉土,貼近生活、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盛宴。
官莊畬族鄉春節聯歡晚會
兩場晚會現場觀眾共有3000多人,演員全部為本鄉外出大學生和本鄉群眾,演員們熱情洋溢的表演贏得了臺下群眾的陣陣喝彩和掌聲,更增添了畬鄉春節的歡樂喜慶。
鄉村春晚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舉措,表達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不僅增強了老百姓的文化自信,而且真正讓老百姓在“身有所棲”后“心有所寄”。活動的舉辦將大力推動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文化教風化俗、成風化人的作用也一定會越來越大。(上杭縣委文明辦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