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俗,讓年味更足
逆向團圓 家鄉民俗進城去
面臨買票難、返鄉成本高等現實問題,不少在外地打拼的年輕人有了新選擇:接父母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逆向探親”和父母團聚的過年方式潮流漸成。同樣,家鄉民俗帶進城市也正在成為潮流。
“這些老行當都是小時候家里面的物件,它們是我們這輩人抹不去的記憶,褪不去的余香。”正月里,家住龍海市海澄鎮的蔡先生帶著家人在民間技藝展區觀看展品。現場還有木版年畫、木偶雕刻、剪紙、糖畫、寫對聯等有著濃厚中國年味的民間技藝展示。
其實,這是一場廟會盛宴。作為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新的內容。例如在龍海市,月港文化節就是當地傳統年俗的集中營,并且每年都有新花樣。
“今年策劃的文化節以互動體驗為主,參觀為輔。”現場負責人蔡雅云告訴記者,與往年不同,為了更好地讓月港人民感受到節日氣氛,活動將古月港海絲文化結合民俗傳統,以及豬年元素,布置了各大花燈。另外開設了月港兒童公園、海絲畫卷,在月港海絲館門口前新設了采光跑互動活動。
“視覺傳達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年味的向往。我們觀察到,這類互動體驗活動不但能吸引年輕人,更有許多老年人愿意邁開腳步,跟隨年輕人出門體驗新鮮事物。”海澄鎮黨委書記郭明強認為,老一輩人對閩南民間傳統文化都有著時代情懷,將民俗文化搬進城區,讓老人們跟隨年輕人進城過年,是促進當代“反向團圓”的有力推手。
在這里,游客可閑庭信步于臨江古街找到曾經的榮光,在月港海絲館中解開月港時光膠囊。同時,游客可以在七個古碼頭上,感受當年月港水上商貿的繁忙景象。值得一提的是,月港船廠內正講述著《時光的故事》,老物件通過實化展覽的方式,讓廣大市民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墻上59組新舊照片,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龍海的磅礴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