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孩子閱讀啟蒙需要“書蟲”家長
讀者,是一個美好且單純的身份。好讀書,能夠讓孩子們獲得一種更為開闊的眼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五彩斑斕的世界。
小記者盧喻收獲的那本《藍花淚》,背后有一段很美的話,是曹文軒先生的文字。他寫道:“每一本好書,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這一道道亮光,給我們這一葉葉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尋找到風平浪靜且又萬家燈火的港灣。”
如何為孩子的閱讀世界啟蒙引航,是不少家長共同思索的難題。此次活動,不僅小記者進行了圖書間的交換,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不少陪伴在側的家長也一同加入到這場“換書盛會”,甚至比孩子們更加求知若渴。家長們肯定了閱讀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圖書交換有益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家里中有限的書籍變成無限的可能,既環(huán)保又增加閱讀的多樣性。
筆者觀察到,每個愛讀書孩子的背后,幾乎都有一個“書蟲”家長。讀書的習慣需要時間去培養(yǎng),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想要孩子喜歡上閱讀,家長參與到其中就很有必要。無論是父母和孩子一同閱讀,還是進行書目推薦、讀書分享,都可以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用帶頭讀書、言傳身教的方式,更容易讓雙方在閱讀中共同學習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家長喻曉倩對親子閱讀深有體會:“孩子在牙牙學語的階段,我就與她一同親子閱讀,希望她可以在幼年就對書有所認知。讀書能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日子也是最美的時光。”
家長徐敏燕從事圖書行業(yè)十多年,家中擁有上千本藏書。她把閱讀作為了自己的終身興趣,并傳遞給孩子:“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刻意培養(yǎng)他的閱讀意識,營造閱讀氛圍。從嬰兒用的布書起,我每日給他讀書。他長大一點學會表達后,就會指著書讓我念。到現在,他已經養(yǎng)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常常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 徐敏燕說,如今比起網絡游戲,她的孩子更愛閱讀,甚至在旅行時都會隨身帶著書籍。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次圖書交易會不僅讓我們領略到好書的風采,還拓展了我們的交際能力。我希望書的世界能有更多人踏入,讓知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長存!”小記者劉金果說。(平潭時報鄭也/文 念望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