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草木蔥蘢。即將在北京延慶舉辦的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作為一場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對話,正向我們走來。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恰是這一年,國務院批準北京市代表中國政府申辦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七載過去,長城腳下,曾經荒僻的山野農舍已成“一心、兩軸、三帶、多片區”的萬花之園,神州大地上,天藍水碧山青的動人圖景時時上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一幅久久為功、關乎億萬人民福祉的生態文明建設畫卷徐徐鋪展。
左圖: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中的湖北園(4月17日攝)新華社發中圖:北京世園會園區天田山和永寧閣(4月19日攝)新華社發 右圖: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中的北京園(4月17日攝)新華社發
北京世園會園區內的媯汭劇場鳥瞰新華社發
云南省玉溪市撫仙湖(2018年攝)新華社發
力量之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塞罕壩沙地不再荒蕪,庫布其沙漠不再是“死亡之海”,九曲黃河也不再是萬里黃沙逐水流……中國的一系列“綠色奇跡”助推全球變綠,國土綠化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這一切正發軔于生態文明建設在黨中央治國理政中的重要戰略位置。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系統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調難題。
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提問時,習近平總書記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作出全面闡述——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7年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等重要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力量之源。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標志著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體化新進程。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全民共識。
既有高屋建瓴的方法指導,又有細致入微的把脈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推進。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博士評價,中國政府已經依據生態文明的發展戰略,制定了發展目標以及相應策略,“中國正在生態文明之路上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