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村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政府駐地東北部,曾是一個糾紛多、環境差的“后進村”。近年來,園內村始終堅持以黨支部為核心,以村規民約為綱要,堅持“黨建引領、村民自治、依規治村、黨員示范”的治村方針,不斷推動村莊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不斷邁進,華麗轉身為新農村建設“樣板村”。被評為福建省“美麗鄉村創建示范村莊”、福建省“第二批農村社區建設省級示范單位”、泉州市“美麗鄉村環境衛生管理先進村居”、南安市“特色文化示范村”、南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南安市“信用村”、南安市“和諧村”等。
黨建引領:戰斗堡壘樹權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多年前,園內村落后的根源,正是黨建的弱化。經過幾年的探索,園內村以“一位黨性觀念強的黨組織帶頭人+一支戰斗力強的村兩委班子+一支樂于奉獻的黨員隊伍”為目標,逐漸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村級領導核心,配齊了一個強有力、能辦實事的村兩委班子,進一步明確分工和職責,創造性提出“一要三不準”服務理念,即要按規章流程辦事,不準感情用事,不準推諉扯皮,不準欺上瞞下。
村規民約:鄉風文明見實效
新園內,新村規。一套有效的村規民約,有利于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良好工作格局。多年來,園內村黨支部每年都會根據實踐需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征求民意,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并張貼在宣傳欄、主題公園等最顯眼的地方進行推廣宣教,將其作為全體村民的文明守則。目前,園內村已形成14條村規民約,涉及土地、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多方面內容。其中關于移風易俗的,就明確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佛生日不辦,花圈不超過10個,牌匾不超過10個,花車不超過5輛,每桌不超過400元等。園內村將村規民約與建房用地指標、推優入黨資格、參軍、享受村福利待遇等相掛鉤,真正使村規民約成為不能破壞的“帶點高壓線”,成為園內村的“小憲法”。經過多年推廣實施,村規民約已成為園內人的自覺習慣。
在今年初召開的鄉賢座談會上,園內村成立了鄉風文明建設基金,募得鄉賢捐資80余萬,該基金由老人協會管理,用于居家養老經費和鄉風文明建設經費,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由村紅白理事會和老人協會嚴格按照村規民約統籌操辦全村各戶紅白喜事,實實在在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
此外,園內村堅持每年開展“和諧文明家庭”、“尊老愛幼好媳婦”評選,設立善行義舉榜、舉辦傳統節日文藝匯演,表彰道德楷模以及樂善好施的海內外鄉賢,村民紛紛效仿楷模,家家爭創和諧家庭,有效帶動村風民風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