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動響應移風易俗,僅保留了傳統的唱大戲。
5月16日晚下著暴雨,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移風易俗聯合監督執法組深入祥平街道、五顯鎮等3處督查點,對移風易俗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夜查模式是同安區深化移風易俗工作的抓手,已經常態化開展,同安區把這項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工程,重點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民俗活動滿月宴從簡 監督問責動真格
16日晚,同安區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區教育局、區民政局等部門聯合開展監督執法,隨行的還有社會監督員和媒體記者。監督執法組冒雨先后深入祥平街道西溪社區、祥橋社區和五顯鎮布塘村。
16日(農歷四月十二),是西溪社區祥露里一年一度的民俗日,祥露里大英殿有民俗活動。大英殿理事莊麗萍說,以前都要唱大戲、放映露天電影、燃放鞭炮,如今響應移風易俗號召一切從簡。記者在現場看到,民俗活動僅保留了傳統的唱大戲,不少村民冒雨來看戲。
祥橋社區后溝里的村民邱清萍,昨天為兒子滿月辦了場簡單的滿月宴。邱清萍說,請客前先通過APP網上申報,通過審核后嚴格按規定標準,桌數控制在20桌以內,宴席標準每桌不超過1000元?!白鳛楣毴藛T,我們從自身做起,帶動更多人自覺響應移風易俗。”邱清萍說。
記者從同安區委文明辦獲悉,為深化和落實移風易俗工作,同安區委、區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指導意見、規范,強化執行規范標準,強化黨組織書記履行主體責任等。同時,在監督問責上動真格:去年以來先后對3個鎮4個社區(村)及14名鎮(街)、村(居)黨員干部進行通報(其中黨紀立案1人)、曝光。
創新“互聯網 ”APP 升級后更簡便規范
2018年,同安區創新移風易俗工作,實現“互聯網移風易俗”,由同安區紀委監委、同安區委文明辦聯合打造上線了移風易俗智能管理系統APP。近日,移風易俗智能管理系統APP再次升級并推廣,新功能強化了移風易俗申報、報告、檢查,推動工作簡便化、規范化、高效化、精準化。
據同安區委文明辦介紹,在原有功能基礎上,新功能主要有幾大變化:
一是申報單位可實時變更。各黨委(黨工委)如因機構改革名稱變更,可重新上報變更后的名稱,作為一級申報單位,下屬二級單位如有名稱調整,也可同步修改變更。
在具體事項上增加了新欄目,如“舉辦桌數超過原因”。根據實際情況,桌數控制在當地一般規模,如單方舉辦超過20桌,雙方合辦超40桌,需填寫原因并由管理人員據實審核。
二是申報審核更精細。增加了各單位“申報審核”欄,管理人員應在申報人申報三天內及時審核,“駁回”或“通過”審核并簽名。對駁回的事項,引導、督促申報人按要求申報。
三是現場檢查內容更具體。現場檢查需提供三張照片,即現場場面照片、酒水照片及菜單或食材(廚房)照片,缺一不可。(廈門晚報 記者黃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