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治理 規范社會文明
不聽勸導,多次將裝修垃圾隨意投放,還試圖抵賴……被監控探頭“逮”個正著的后坑社區一居民,因此被廈門市湖里區城管執法局金山中隊依法處罰50元。
發生在2018年10月的這個案例,是廈門市首次利用監控取證,對個人開出的垃圾分類罰單。罰款數額不大,卻折射出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不再“紙上談兵”,對居民個人已從勸導為主邁向“動真格”了!
廈門市不僅加大了對各種不文明陋習的處罰力度,更在“精準治理”上取得成效。
早在制定《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時,廈門就采取“負面”清單的做法,將駕駛機動車不按規定避讓行人、在公共場所吸煙、不文明旅游、攜帶犬只戶外活動違規等9類不文明行為列入重點治理清單。
“陋習有很多種,但不是全部適合通過立法來調整,負面清單主要是為了實現精準治理,促進社會文明?!睆B門市人大法制委秘書處處長李明哲說,被列為重點治理清單的9類不文明行為都是廈門市民選出來的最討厭的陋習,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同時可執行,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力量整治可以達到效果。
不僅如此,對9類不文明行為的治理,廈門市政府可以確定一定時段一定區域內先執行,再逐漸擴展開。同時,廈門市政府還被授權,根據本市社會文明促進工作的現狀和目標,對重點治理清單的實施進行動態調整,根據需要對重點治理清單進行擴展,以適應發展變化要求,進一步提高治理效果。
精準治理,源自對9類不文明行為的行為模式和對應的法律后果的精準設計,以及在罰則的細化。比如,行人亂穿馬路,就細化成6種情況,不同路口的通行規則不同,設置了不同底線,會被依法處以50元至100元的罰款。
“這次的法規設置不再是寬泛的處罰標準,根據危害性從輕到重,哪一種行為罰多少一一對應、一目了然,這就是精準立法,便于精準治理?!痹诶蠲髡芸磥?,“一目了然”很重要,既便于執法部門執行,也便于市民遵守,有利于社會文明規范的形成。(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