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曝吉林長春一女子在美食城就餐時讓孩子尿在碗里,事后竟還發(fā)朋友圈進行有獎競猜…(5月22日澎湃新聞)
這并非第一起用餐廳餐具如此“私用”的案例,2017年北京某餐廳一媽媽就拿餐具給孩子接尿還說“反正碗是要洗的”、2017年在大連一商場一對男女拿餐具盛食物給狗吃,這些都曾受到社會公眾的譴責。但此類事情再次發(fā)生,而且居然還發(fā)朋友圈進行有獎競猜,似乎有過之而不及之勢。
家長、孩子,看似為應急之舉,實則將公共道德抖落了一地。即使孩子內(nèi)急,但餐廳之內(nèi)應有方便場所,理直氣壯以孩子內(nèi)急為由行如此荒唐之舉,不知道這位母親是為孩子做了怎樣的示范。此種行為就跟寵物狗占據(jù)公共汽車座位如出一轍。一樣地無視規(guī)則,一樣地令人匪夷所思,一樣地讓人驚詫。可以說是公道心敗壞,在這些人眼里,沒有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之分,不懂得尊重該有的秩序,不懂得在公共空間該有的自律和約束。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一旦父母如此示范,就很容易讓孩子在這種不良示范中逐漸失去社會人應有的基本素質(zhì)和道德底線,導致孩子在公共空間里,對身邊的事物和禮貌失去應有的尊重,亂扔垃圾、大聲嚷嚷、插隊、搶座等亂象叢生,這種失序的社會秩序,就會因為每一個小我的不尊重和失儀,最終戳傷的還是自己。
知敬畏懂公序,這是每位家長都應該努力傳遞給孩子的最基本的教育,只有敬畏公共空間的父母,才會讓孩子在社會禮儀和公共秩序的熏陶中學會約束自己。而像這種拿餐廳具接尿或給寵物喂食的家長,又如何能夠給孩子帶來良好示范,只會給孩子的未來埋下“禍根”,讓孩子從小就覺得“怎么舒服怎么來”的荒唐生存邏輯。
盡管在得知此信息后的餐飲店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tài)度,已將餐具全部更改完畢,但此事件給社會公眾和餐飲店帶來的陰影和影響卻無法因餐具的更改而消失,至少涉嫌餐廳很難會有消費者光顧。因此,面對此類事件的主角兒,無論是餐廳還是相關監(jiān)管部門都應該進行深究追責,畢竟餐桌上的安全不容小覷,公共道德心不容玷污,應讓膽敢以此為“榮”者公開道歉,受到應有的懲罰。(莆田文明網(wǎng) 謝曉剛)